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8章 下豪子(1/3)
江汉平原地区,湖泊众多,水网纵横,沟渠成行,只要下一场大雨,人们都结网司鱼。除了网以外,古时候人们用得很多的就是豪子。豪子由竹篾做成,有多种形状,喇叭型、花生型、长型,现在的人发展成了尼龙豪子,改名叫地龙。或迷魂阵。
无论什么豪子,鱼只能进,不能出。竹篾做成的豪子,进口用篾做成喇叭型,外大内小,进口的末端,竹篾收缩成了一束锋利的尖刺,鱼进豪后,根本没有逃走的可能。
黄陂县滠口一带的人司鱼,因为滠口水大鱼大的原因,喜欢用大口喇叭豪子,最大的连人都能钻进去。遇到下大雨或涨水时,人们把豪子固定在水中的一个地方,两个时辰后再去起鱼时,会一次性收获上百斤鱼。这种收成,当地人喜悦地叫作‘起了篓子’。
周少贵很久未去黄陂滠口渔村的家,也很想念那里的乡邻,正要准备回去看一看的时候,那渔村的余老汉让人带来口信,说是有人要租他家的湖地和瓜棚。周少贵心想,湖地经常淹水,收入不大 ,反正自已也不种地 ,租出去也好,就携夫人和孩子,让轿夫抬了往黄陂走。
那天周少贵回到滠口湖边渔村,街坊邻居都来迎接,人们看到周家添人进口,这次带了咿呀学语的小公子 ,大家前来恭喜祝福。众人寒喧一阵后,周少贵将久未住人的房屋清扫了一遍,安置好行李。这时,村中长者余老汉上门来请。
余老汉家中已备好酒席,桌上已有人坐着,但两个上席空着,旁边的下席已坐有两个人,一个尼姑,一个姑娘。
余老汉把周少贵和夫人陈氏请到上席坐下后,将周少贵对在座的人作了介绍,然后手指尼姑和那姑娘介绍道:“这是尔慧法师,那是我女儿水云。”
尔慧起身双手合十,笑不露齿,对周少贵和夫人柔声说:“周先生!周夫人!幸会!”
酒过三巡之后,余老汉才壮着胆,谨慎地说:“自从周先生来到这个小渔村后,我们邻里相处和睦,老夫自认为与先生有些交情,贸然多嘴,撮合先生的湖地和瓜棚的租赁事宜,还请先生您恕罪呀!”
周少贵看余老汉如此客气,连忙起身说:“前辈过虑了,但说无妨!”
余老汉道:“这尔慧俗名翁淑文,还是你的汉阳老乡,汉阳十里铺人,她家中祖业是栽桑养蚕,抽茧织绸,富甲一方。我女儿水云,是翁淑文小姐的丫环,一直在小姐身边侍候。小姐依父母之命,嫁了个恶少,还是个鸦片烟鬼,时常被暴力殴打,几经磨难,看破红尘,不顾家人的劝阻,在汉口栖隐寺出家为尼,然夫家知道了下落,恶少频繁到寺中吵闹,不得已就想到此处躲个安宁,希望在此地寻个地方,租下来结草为庵,清静度日。目前尔慧看中了先生那个湖地和瓜棚,又因那里离我们村庄近,凡事有个照应。”
周少贵犹豫了片刻,看了夫人陈氏一眼,意思是征求一下夫人的意见。陈氏是个极聪明的人,不动声色地微微点头。
尔慧怕出现尴尬,连忙接话说:“这只是贫尼个人的想法,先生不必为难!”
周少贵爽快答应道:“既然大师有难,又有老前辈撮合此事,我愿意将此地出租,因先前种瓜的农户租凭在先,我可以协调一下,没有问题。”
尔慧看周少贵爽快答应,连忙端起杯子,以茶代酒,敬周少贵夫妇,并诚恳地说:“多谢周先生,多谢周太太!租金我会按年支付,决不拖欠。”
周少贵正想问她的经济来源,余老汉说:“租地款项,均由她父母承担。”
饭后,交易双方签订了租约,尔慧就开始平整土地,兴建草庵。
对于尔慧的经历,余老汉为了尔慧的面子,对周少贵只说了其一,不说其二,没说关于和尚的风流事。
汉阳十里铺翁家,育有两女,大女儿叫淑贤,小女儿叫淑文。大女儿性格文静,温顺听话,一到婚嫁年龄,就听从父母安排,嫁了出门,之后相夫教子,过着平常安稳的日子。
小女淑文已过笈开之年,容貌秀美,但因她自幼娇惯,性格任性,平日父母的话,不大听从。但她的人如其名,喜欢看书,经常写些诗词歌赋。后因新文化、新思想的影响,她更憧憬美好未来,尝试追求开放和进步的生活。
一日,淑文和父母一起到归元寺烧香,在寺内邂逅一个小和尚,两人一见钟情,魂牵梦绕,不能自拨,私定终生。
一夜,和尚相思心切,走火入魔,半夜寻到女子家的住处,准备爬墙而入,从墙头跳下时,摔断了腿,听互响动,翁家才发现端倪。翁家怕闹出丑事不好收拾,急争忙忙把淑文强行许配给了七里庙的富户伍家。没想到伍家少爷五毒俱全,反倒是真的害了女儿。
尔慧的草庵是请的专业修庙的工匠来做,庵堂结构很快做得差不多了,取名草庐庵,庵外看着是简单的草庐,里面是上好的木料,做得扎实漂亮,只等布置停当。
这段时间,周少贵一直住在乡下,享受田园生活,跟着余老汉学着打鱼摸虾,特别是一遇下雨,就背着豪子,拿着铁锹到湖边沟叉、水流的地方下豪子。一天傍晚,周少贵和余老汉两人坐在村口聊天,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骗子搞出的笑话》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