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79章 铜麻花(1/3)
汉口打铜街有个叫赛金铜的铜器店,店主姓张 ,系汉阳县张家湾人氏。熟客叫他张铜匠,业内人称赛金张。从张铜匠曾袓在打铜街开店算起,他家在打铜街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赛金铜器店除了打造铜制锅碗瓢盆,茶壶、灯盏生活用具之外,也生产各种家具上的铜制饰品,行话叫饰件。那时谁家姑娘出嫁,谁家儿子娶媳妇,都会请木匠打箱子,做柜子。木工做好家具后,都得找铜匠,给箱子和柜子打合页,打铜锁扣,铜饰件。
张铜匠的手艺传子不传女,传内不传外,张铜匠高兴的是有两个儿子都继承了祖业,倍感欣慰。张铜匠虽然店里生意红火,他的年龄当时也只有六十几岁,但他眼睛不好,只得做甩手掌柜,只是偶尔过过手瘾,做点小活计。
张铜匠的两个儿子,长得都还体面,但两个儿子的性格绝然不同,都被他以不同的过性,亲自给起了诨名,大儿的脾气有些犟,有点‘歪’,按汉口人说的话,‘别鼓别样’,就叫他嘎巴子;小儿子的性格沉默寡言,闷声闷气,被他叫作闷鸡子。
嘎巴子与闷鸡子两人天生的不和,汉口话叫没吃得鸽屎,在一起就打嘴官司,张铜匠怕两个儿子在一起光扯皮,做不出事来,就把铜器店一分为二,隔成了两个铺子,两个铺子的中间墙外墙上,挂的是赛金铜的总牌子,两边分别挂的是“赛金铜嘎巴子店”和“赛金铜闷鸡子店”。张铜匠就每天坐在店铺门口喝茶,掌管两个儿子的经营大事。
却说周少贵在黄陂滠口住了时日,天气渐冷,就回到汉口城区。一日夫人陈氏做饭时说,这个时节做火锅吃很舒服,却找不到家里的火锅。周少贵就连忙到汉口打铜街去买。
打铜街在花楼街与大新街(现统一街)之间,离周少贵住的粤汉码头不远。周少贵来到打铜街,叮叮当当响声一片,还有试锣的声音。他看到一个叫赛金铜的铜器铺有些面熟,想起先前骗英国人詹姆斯买夜壶时,在这家叫赛金铜的铺子里淘到过一只上好的暖壶,而且价值不菲。
这时,那个老铜匠正靠在店铺门口的椅子上喝茶。
周少贵上前拱手施礼,说:“老板兴旺!”
张铜匠是见过世面的人,见有客人,连忙起身相迎道:“先生客气了!”说着亲自给周少贵倒茶。
张铜匠倒了茶,就问:“先生需要些什么东西?”
周少贵道:“我要做一套火锅。”
张铜匠又问:“那要看先生做什么样子的。”
“您这里有样品吗?”周少贵问。
张铜匠说:“新的都卖出去了,只有一套自已用的旧的可参考。”
周少贵同意后,张铜匠叫杂工拿了一套旧火锅出来。
那时的火锅都是烧木炭,底下一个铜灶,上面一个铜锅。
周少贵看了就说行。
张铜匠就把两个儿子喊过来说:“娃们的,今天有个生意是做一套铜火锅,按我家的火锅尺寸做,老大嘎巴子做上面的锅,老二闷鸡子做下面的灶。”
闷鸡子听了吩咐就量了尺寸做活去了,老大嘎巴子则说:“这么简单的事还要我做?”
张铜匠听嘎巴子又在发嘎,看有外人在旁边,不好发作,就笑着说:“叫你嘎巴子,你真的嘎?快去做事。”
嘎巴子还想说什么,看张铜匠在瞅眼睛,只得做事去了。
张铜匠说:“我们铜匠这个事,是慢工出细活,急不得,要隔两天再来取。”
周少贵正在犹豫时,有一个挑着鱼篓的渔夫在跟前吆喝道:“才出水的江鲢啦,又鲜又嫩!”
周少贵喊住卖鱼的,称了上十斤鲢鱼,付钱后对张铜匠说:“今天我请客,吃这江鲢,就用你的火锅尝尝鲜。”
张铜匠的些意外,推辞说:“我们萍水相逢,不要太客气!”
周少贵这才说:“张老板可能忘了,我们可是故交!”
张铜匠想了半天记不起来。
周少贵说:“有一次我让你做夜壶,你没做,卖了个旧铜夜壶给我,想起来了吗?”
张铜匠模糊地记起这件事,就叫杂工张罗着把鲢鱼杀了做火锅。
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张铜匠叫杂工把吃饭桌子搬到外面来,准备吃饭。
张铜匠两个儿子的活还没做完,张铜匠叫他们先一起吃了饭再做。
周少贵想到既然今天做东请客,就干脆做个整人情,又在旁边酒坊买了四斤汉汾洒,让大家泼泼辣辣地吃喝起来。
吃喝的时候,周少贵看到铜器店门口挂着一个很好看的铜烘笼,就跟挨着他坐着的闷鸡子说:“还给我做一个小烘笼,到时候给我小孩子烘手。”
闷鸡子连忙点着答应。
这时嘎巴子听了不爽,轻视地对闷鸡子说:“老二,那种细活你做得了?莫在我面前充师傅!”
闷鸡子不作声,张铜匠说:“你要做就做,别在客人面前吵。”
嘎巴子争赢了,有些得意,继续对周少贵说:“我的手艺是得的祖宗真传,听说京城皇宫里,养心殿门口的一对铜鹤就是我家祖宗做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骗子搞出的笑话》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