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81章 少女的鱼鳞病(1/3)
汉口兰陵路当年是俄租界,路口有个仁葆康药铺,药铺老板是一个姓纪的蕲春人。蕲春县是古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的故乡,那里草药种类繁多,当地很多人靠采药为生。
这纪老板早年也靠挖药和贩卖草药谋生,常年奔波往返于蕲春和汉口之间,因精通草药,有些医术,攒了些钱后,在汉口汉正街开了间小药铺。纪老板一边当坐堂大夫,自已开方子自已抓药,经营起来有条不紊。仁葆康药铺当时最拿手的医术是治疗鼻炎和皮肤病,且治愈病例不少,因此在汉口小有名气。
古人说药铺的生意是一本万利,发财容易,果然后来纪老板越做越大,就把药铺搬到了商业发达的兰陵路。
纪老板劳碌半生,一直到过了不惑之年才娶妻室。夫人杜氏,江夏流芳人,比纪老板小二十多岁,因为年龄的差异,纪老板对杜氏疼爱有加,从不要她干活,后来老夫少妻生有一个女儿叫小辛。
却说仁葆康药铺的生意好,治疗鼻炎和皮肤病的名声大,引得一些同行眼红。六渡桥汪泰堂的老板汪六指亦是眼红仁葆康药铺的同行之一,他特地派人扮作患者,套纪老板的药方,但每次都不成功,原因是纪老板从来不开药方,直接抓药,然后碾成粉末,搓成药丸,或直接亲自煎药,让别人无法知道药方的秘密。
纪老板因生意太好,自已一人做得很辛苦,加上年龄增长,体力有些不支,就想招一个学徒帮忙发一下药,于是他把自已的想法告诉了关系好的药商。
汪六子为了套得药方,一计不成,准备再谋一计时,听说那纪老板正在招收学徒,几经思考,便决定让自已十七岁的儿子,隐瞒真实情况,通过别人介绍,到纪老板的仁葆康药铺当徒弟。
汪六子的儿子叫汪过河,是夫人乘船过河时,在渡船上所生,所以叫过河。这过河长得一表人才,书也读得好,能满口的之乎者也。一天,汪过河在朋友的带领下,到仁葆康跟纪老板见面,纪老板问他是哪里人时,他故意谎称是沔阳人,其实汪家是汉川人,汉川话与沔阳话差不多,外地人听不出来。纪老板看这汪过河长得一表人才,又有文化,便当即收他做了这个徒弟。
这汪过河来到纪家,因担负着使命,在学徒期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深得纪老板喜欢,纪老板把掌握的大量医术教给了这汪过河。唯独纪家治鼻炎和皮肤病的药方不透露半字。
纪夫人杜氏与汪过河年龄相近,只比汪过河长两岁,两人平日在药铺相处长了,日久生情。有一天纪老板不在,有个买药的人老人临走时羡慕地对杜氏和汪过河说:“你们夫妻俩真是天生地设,非常般配的一对呀!”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杜氏早已春心荡漾,听了此言,脸微微一红,也不向别人解释。待那老人走后,杜氏看四下无人,便走到汪过河的身边,挨得近近的,挑逗地问汪过河:“小汪,刚才那老人说的话你听到了吗?”
汪过河是个明白人,平日早就从杜氏的言行中知道杜氏爱慕自已年轻的身体,而且自已也钟情于杜氏,他压抑着内心的激情,装作怯生生的样子说:“师娘,我听到了!但你是师娘,我怎能配得上您! ”但他说这话时,眼神中有一团火,在对着杜氏燃烧。杜氏从他炽热的眼神中读懂了他的心,一下子抱住了他。一阵狂吻之后,两人急忙跑进了卧室。
小辛当时只有几岁,不大懂事,推门看到叔叔把娘压在身下,吓得大哭,杜氏说:“别怕,叔叔在给妈治病,一会就好了!”
纪老板为了搞到正宗的药材,向往常一样经常往返于蕲春和汉口之间,一日回来得稍微早了些,看到杜氏和徒弟神色慌张,衣衫不整,明白发生了变故,冷静一下后,对汪过河说:“小店目前经营困难,徒儿先到别处安身,以后情况好了再来。”
汪过河看奸情败露,但师傅未抓现行,也不好撕破脸,给三方留了面子,汪过河自已走人,了结此事。
不久一天,纪老板突然得了急症,倒地不起,糊里糊涂地没了。
杜氏又把汪过河接到仁葆康药铺掌盘,同时登堂入室,也掌管了这个家。不久,杜氏为这汪过河生了个儿子。
瞑瞑之中,小辛觉得父亲因急症去世,一定与这个姓汪的人有关,她城府不深,总把恨意表现在脸面,对这个男人横眉冷对,与母亲的关系也搞得很僵,矛盾激化时,经常遭到母亲的打骂,苦难生活从此来临。
小辛开始每天做家务事,再长大一点,家里的缝补浆洗,烧火做饭,碾药熬膏,都成了她的事。
粤汉码头离兰陵路不远,周少贵的夫人陈氏常到仁葆康买些常用的中草药,或药膏之类,所以跟小辛很熟。小辛在家里受气,没人疼她,因此她见了陈氏就像见了亲人,总有很多说不完的话。一天她和陈氏见面后,虔诚地拉着陈氏的手说:“阿姨,让我拜您为干妈吧!”说着就跪了下去。
陈氏说:“好好好,快起来姑娘!”
从此,小辛见了陈氏就喊干妈。开始杜氏有些妒嫉,时间一长,都习惯了。小辛空闲时候,也到周家找干妈聊天。
小辛渐渐长大,到了十五六岁,她已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骗子搞出的笑话》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