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1章(2/2)
好书推荐:
乔大年见蒙放一个人来的,于是就询问道:
“东江书院离东平府路途有些遥远,蒙兄弟这么一大早就赶到了,你是怎么过来的?”
蒙放随口答道:
“我雇了一辆牛车过来的,直接送到山脚下。”
几个人里面年纪最大的应采合在一边说道:
“蒙小弟若是路途遥远上学不便,可以考虑住进书院里!”
“真的?”
这对蒙放来说是个好消息,
应采合点点头道:
“书院提供的住宿有三种,普通号舍是免住宿费的,条件好点的精舍就要租了,最好的是雅舍,那租金就更贵了。”
蒙放觉得奇怪了,书院还没开学,应采合怎么会了解的这么清楚?
“应兄对书院了如指掌啊!”
没想到这句话说出口,乔大年一帮人全都哈哈大笑起来。
应采合羞涩的低下头,不好意思的说道:
“我已经在书院里呆了三年了,去年解试通过了,但是省试落榜了,只得回书院再念三年书…”
宋朝的科举制度就是这样的:
各州府举行解试,解试在秋收后举行,因此又称为“秋闱”。
解试通过的学生由州府抽调人手统一押解上京参加京城的省试,
解试,解元之说便是由此而来。
因为省试是在解试以后的第二年春天举行,因此又叫“春闱”。
省试通过,出类拔萃者,还要参加殿试。
殿试是古代最高规格的科举考试了,因为殿试是由大宋皇帝亲自出来主持的。
如果省试落榜了,那就得打回原籍三年后重新考解试。
所以在大宋朝名落孙山的读书人是很苦的,有的人一辈子就陷入了三年又三年的恶性循环里无法自拔。
蒙放肃然起敬,对着应采合拱手道:
“原来是学长,刚才小弟莽撞了!”
不想错过《北宋:开局成了读书郎》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