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95章(1/3)
巍宝山有个熊道人。
巍宝山下有座巍山城。
巍山城修建自明洪武年间,又称“蒙舍诏”、“蒙化城”或者“邪(yé)龙城”,秉承唐时期南诏时期,这个地方大概是当年的蒙巂诏所在,介于如今的巍山和南涧之间,是如今南诏镇的所在,是六诏时代的正统,也是如今云南地界之内,历史最为长久,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所在;是云南的活历史,也是见证了南诏时代和大理时代唯一古城。
事实上,云南历史之中,有且只有三个受到所有中国百姓,也就是炎黄子孙所关注的时代。最开始的时候,是因为《鬼吹灯-云南虫谷》而广为所知的古滇国;接下来,大概就是因为《仙剑奇侠传》而流传甚广的南诏国;在最后,大概就是因为金庸先生一本《天龙八部》,而大放异彩的大理国了。
然而从真实历史的角度讲,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的存在,大概是要叫很多同胞失望的。这里既没有李逍遥、赵灵儿、巫后和拜月教主的传说,自然也没有段正淳、段誉和王语嫣的情仇历史——虽然在段氏宗族的祖坟之中,的确有“段誉”的坟址所在,然而我们所有人,都不敢承认“他”就是金先生笔下的那位多情公子。
说远了。既然是说到了巍山城,那么就不得不说起巍山城的“三宝”,也就是远古劳动人民,附庸风雅,牵强附会所创造出来的三样小吃,便是“?(pa)肉饵丝”、“八宝蜜饯”和“巍山咸菜”了。
我从汪曾祺老先生那里学得,要想叫谁对一处地方,心生眷恋,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介绍和描述当地的小吃。原是我大中国人,天生都是吃货,能吃的谓之“美食”,不能吃的谓之“中药”,人世间所存在的一切,实在是没有我们的同胞不能送进嘴的。有这样的理念在先,又有汪老先生捧红昆明城也就是所谓拓东城的先例在前,我便也希望统统对美食的描述,向诸君介绍下巍山城的所在。
所谓的“?(pa)肉饵丝”,对于阅读过这本小说至少前一卷的读者来说,大概是不太陌生的,却是我在本书第一卷之中,已经详尽地阐述了“?肉”来源的前因后果,除却一众角色是“虚空造物”之外,其余一切传说倒也都见真实;而“饵丝”一物,其实本质上是与云南闻名世界的米线大体类似的,只是做得不是那么滑爽,更粗糙也更容易入味,更容易表现食材的特点而已。
?(pa)肉饵丝本身,能够成为与昆明过桥米线相抗衡的,巍山城特色小吃,自然是有其不同之处。其实云南地界之内,一切用“米”制造的事物,除了“米线”这个叛徒,大概都可以称之为“饵”,所以有“饵块”、“饵丝”之类的称呼。诸君自然也就能够从这一个字,看出“饵丝”的本质,便是用蒸熟的大米,经过压制成型以后,而形成的某种,类似于米线和面条,但是更粗糙也更软糯的食物。插一句,恕我直言,如今流传广泛的“腾冲饵丝”,虽然也是用大米制造,得了“饵”的精髓,然而其粗蠢而不堪下咽,已经失了“丝”的精华,大抵是不能被称之为“饵丝”的。
巍山城的?(pa)肉饵丝,用上好而产量低的麻线米作为原材料,近些年来也开始使用改良大米,始终是做成一种跟麻线差不多粗细,几乎不能保存过夜的存在,放进开水或者滚烫的高汤之中,数秒就能变得软糯而滋味充足,不亚于寻常的主食烫煮而成;配以用先烧后煮,慢炖一日一夜之后而变得入口即化,令人难以释怀凡人猪肉作为“帽子”,的一种吃食。
如果用《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那样的神文本描述,巍山的?(pa)肉饵丝,大概也能得一个“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的评价;然而始终是小县城,小地方,祖祖辈辈群山环绕的地方,我们自是朴实到不能这样吹嘘。只能说,巍山的饵丝,汤浓稠近白,肉入口即化,饵丝洁白软糯,炒辣椒干香怡人,鲜葱花翠绿爽口,新泡菜酸香满溢,配上种类丰富的咸菜,是为人间饕餮之物,任何人,吃一次,就都是上瘾的。
是了,咸菜。既然已经说道了咸菜,就不妨把原本排名第三的咸菜,先拿出来讲讲。
巍山城的咸菜,也是云南省境内一绝。原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群山环绕之中,在得到解放之前,都是在无比的封闭之内。周遭任何一处城乡,几乎都是车马不通,要步行一天一夜的所在,直接导致了巍山城封闭而自给自足,一切蔬菜,都是要做成咸菜来仔细品味的。也因此,这点咸菜保留了最原始的原汁原味;又是在几百年的发展之中,登峰造极而不自知。
所谓的咸菜,大概也就类似于北京城的酱菜,东北三省的酸菜相类似,本质上是一种过腌制发酵,来保持蔬菜本身新鲜不腐的东西。但是与皇城的六必居酱菜,东北的特色酸菜相比,巍山城的咸菜,又是因为有?(pa)肉饵丝的存在,本身作为配角出现,自然就有随取随吃,咸甜适口,辣度妥帖而又没有异味的特点。毕竟,一般的咸菜,都是要泡在饵丝的肉汤里面,一旦配方稍有不妥,都是会导致整碗饵丝的美味灰飞烟灭的。
因为有这一个缘故,巍山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我可能是个假道士》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