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9章(1/2)
“一代倾城逐浪花,
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
头白溪边尚浣纱。”
第一句话已经写出她的结局,会投水而死。
第四十三回正赶上九月初二凤姐生日,宝玉去祭奠金钏。
在书中金钏是端午节前后死的,宝玉为何要在九月初二去祭奠她?书中始终没给出这个祭日的理由。这个留待后面再说。
其实林如海的祭日倒是在第二天的九月初三,此回宝玉说是祭奠金钏,实际上也是在预演明日祭奠黛玉。
第四十五回黛玉与宝钗互剖金兰语时,黛玉说自己十五岁,到第二年尤二姐死时,她十六岁,比属兔的秋桐小一岁,所以黛玉的假年龄的属相是龙,寓意她在书中的本命是龙凤之姿。所以潇湘馆院子里“凤尾森森,龙吟细细”。
宝玉到了水仙庵看到洛神像: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之态,“荷出绿波,日映朝霞”之姿。宝玉不觉滴下泪来。
龙和荷花都是黛玉意像,所以宝玉此处为黛玉流泪。
宝玉心想:
“比如这水仙庵里面因供的是洛神,故名水仙庵,殊不知古来并没有个洛神,那原是曹子建的谎话,谁知这起愚人就塑了像供着。今儿却合我的心事,故借他一用。”
不管是金钏,还是洛神都是谎言,宝玉实祭黛玉。
回到贾府后,袭人催促着宝玉“忙将素服脱了,自去寻了华服换上,问在什麽地方坐席,老婆子回说在新盖的大花厅上。”
这便应了开头好了歌里的“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黛玉死后,袭人催宝玉娶宝钗之像。
宝玉坐席前,先遇玉钏说“凤凰来了。”
进了厅,“见了贾母王夫人等,衆人真如得了凤凰一般。”
这里反複强调凤凰,实指与黛玉配对之凤凰,再次着笔于刚才写的是祭奠黛玉。
这时台上正在演《荆钗记》。
戏里有荆钗对金钗,女主钱玉莲选了王十朋的荆钗聘礼,拒绝了孙家的金钗。
钱玉莲也曾跳水自尽,后来幸被救起。
所以林黛玉看到王十朋祭奠钱玉莲《男祭》这一出上,便和宝钗说道:
“这王十朋也不通的很,不管在那里祭一祭罢了,必定跑到江边子上来作什麽!俗语说,‘睹物思人’,天下的水总归一源,不拘那里的水舀一碗看着哭去,也就尽情了。” 宝钗不答。
这话就是黛玉对宝玉说的,将来黛玉投水自尽时,让宝玉找有水的地方祭奠就行了。
别人问宝玉去做什麽了,宝玉扯了个谎,说“北静王的一个爱妾昨日没了,给他道恼去。”
所以黛玉之死应该是跟北静王有关,这个以后再解。
屈原在词赋中常将自己和楚怀王的君臣之义,比拟为男女之情。
如在《离骚》中:
“我早知道忠言直谏有祸,原想忍耐却又控制不住。
上指苍天请它给我作证,一切都为了君王的缘故。
我们两个定好在黄昏成亲,你为什麽在半途就改变心意了呢。”
把臣子间的排挤嫉恨,写成:“衆女妒忌我的丰姿,造谣污蔑说我妖豔好淫。”
在《大招》中,屈原把自己写成“粉白黛黑,施芳泽只”的美女。
其实早在西周春秋时代发展起来的阴阳五行观念里,就把君和夫、臣和妇放在同样的位置,这一观念可能影响了屈原的创作。
白居易有诗句:
“不独人间夫与妻,
近代君臣亦如此。”
《红楼梦》写宝黛之间的情形,也是借鑒了屈原辞赋的写法。
屈原因“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常忧愁幽思,恨的不过是君王不能相知。
君臣关系如同日月之辉,君主如太阳,照耀全国万民,而臣子如月亮,围绕君主,默默无闻又不可或缺。
宋神宗曾经说过:“自古之君臣,如朕与安石相知绝少。”
纪晓岚曾说过:“求知己于朋友易,求知己于妻妾难,求知己于君臣则尤难之难。”
所以书中当袭人对史湘云诽谤黛玉的时候,黛玉正因担心金麒麟事,来探看,在窗外听到宝玉说:
“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吗?要是他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他生分了!”
黛玉的表现:“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
我虽为你的知己,但恐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的知己,奈我薄命何!”
这正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之叹。
第 20 章
黛玉问:“书中黛玉属龙,跟端午节有无关联?”
芙蓉子道:“这其中的确有关联,端午节的午月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红楼宝鑒[红楼梦]》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