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55章(1/1)
“如献上者,重赏!”
各朝各代的皇帝们,几乎都下了相同的一道命令。
天幕中。
袁隆平日复一日的进行水稻雄性的哺育试验。
1967年,以他为首的水稻雄性不育科研小组成立。
然而,1968年5月,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趁着倾盆大雨之时,将袁隆平精心培育的700多株不育材料秧苗,全部拔除。
多年心血毁于一旦,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袁隆平痛不欲生,他仰天恸哭。
为自己的心血,更为“让天下无饿死之人”的梦想。
所幸事发后的第4天,在一口废井中找到遗存的5根秧苗,这才保住了最后的研究材料。
秧苗被毁事件后,袁隆平告别了妻儿,带着助手辗转云南、贵州、广东、海南多个城市进行试验。
1970年时粮食产量没有提高,稻草却多了七成。
“袁隆平是科技骗子”、“雄性不育实验搞不下去了”等舆论不绝于耳。
但袁隆平没有争辩,他默默地做着自己的事。
田地里,袁隆平在烈日下一遍遍查看稻穗。
实验室中,他废寝忘食地用显微镜观察稻穗。
外界的质疑谩骂、试验田的被毁,实验成果的不尽人意......
一桩桩一件件,十多年的坚持,哪怕面对诋毁,袁隆平都从未想过退缩。
他只是在不断尝试中失败,又在不断失败中尝试。
弹幕激射.......
【当你剩下饭菜时,希望你能想起一位耄耋老人奔走在田间地头的艰辛】
【袁隆平说:“我有一梦,叫做‘禾下乘凉梦’。我们的水稻有高粱那么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籽粒有花生米那么大,我看着好高兴,坐到稻穗下乘凉”。】
【2016年,非常偶然的机会和袁爷爷搭乘过一个航班,老人衣着朴素、低调平和,依稀记得裤脚似乎还有泥,应该是看完麦田直奔的机场,让人心中肃然起敬!】
【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
华夏远古时期。
一个老者在野地中,身上的藤背篓中放满了各种草木。
他凝望天幕很久,才开心地笑道。
“他们叫吾神农,在吾看来,这后世的袁隆平才是啊。”
明朝。
朱元璋眼中有泪。
“人要做一番事情,真的很难。”
从袁隆平的不容易中,他想起了自己从‘开局一口碗’开始的人生。
少年时,一家八口人饿死了四个,他想着去当和尚混口饭吃,庙里也破产了,他也成了最底层的乞丐。
他见过太多饿死的人,吃不饱饭的痛苦,他明白。
所以即便做了皇帝,他依然记得要节俭,要注重农事,甚至每年都会亲自耕种。
明朝。
朱棣咬牙切齿地看着天幕。
“袁先生做着利于千秋万世的好事,居然还有人暗中捣鬼,还有人背后诋毁。
这些人若在大明,朕就将他们凌迟处死,诛灭十族!”
清朝。
乾隆定定地看着天幕中的袁隆平。
突然以一种崇敬的口吻慢慢说道。
“这老人如此毅力,如此坚持,只为万民,朕真的万分敬佩!”
身旁的和珅和纪晓岚满脸惊愕。
在他们眼中,乾隆帝何时用这般语气赞过别人?
就算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没有过这待遇。
没想到今日一个老农,竟让皇上如此尊敬。
但他们一想袁隆平做到的成就,也不禁暗自点头!
没办法,这位让十四亿人都不饿肚子,牛得震天动地,不服不行。
天幕继续播放。
1973年,袁隆平的团队首次育成三系杂交水稻“南优1号”,让水稻产量从亩产300公斤提高到亩产500公斤以上。
不想错过《刷个短视频,给皇帝看破防了》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