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章(1/2)
陈年生和女孩推着自行车走在冷水大队的村巷里。
这是陈年生的记忆里依稀记得的小时候的村巷。那时候,冷水大队的居民都住着砖瓦房,极端贫困的,只能住茅草屋,楼房只是城里人才能享受的待遇。当时,城里人已经过上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美好新生活。但在1984年的冷水大队,连通电都是一种可望不可及的事情。
陈年生和女孩走在村巷里,他发现,村里的人,和他打招呼时,都是他小时候看到的那些模样。时间仿佛已经倒流。不,其实是时间已经在陈年生的身上倒流了。
推着自行车走在村巷间,陈年生发现,女孩和他有一种生疏的距离感。
他想起来,80年代中期,整个社会风气都没有完全开放,男女之间的交往,是有距离的。若即若离的感觉,现在想起来都很美好。
陈年生忽然觉得裤袋空落落的,他想起来,一定是自己忘记带手机了。但是,现在是1984年的冷水大队,还没通电的冷水大队,只有村大队有一部手摇电话座机的冷水大队。手机?得多少年之后才会出现在人们的生活里。
女孩说:“国英,你是不是忘记了昨天答应我,要和我去公社呢?”
陈年生想了想点头:“可能吧!”
女孩:“不是可能,是你真的健忘。”
陈年生只能笑笑,算是默认。
女孩:“现在要期末考试了,得去教育站拿期末考试的复习资料,学校里的其他老师,都有事,只有我今天上午没课,只能我去了。”
学校?陈年生想起来了,是村里已经停办的小学?
在他的记忆里,冷水大队小学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并校,已经停办了。并校之后,村里的学生娃只能去镇里的中心小学寄读,还在职的老师被分配到别的中心校。当时,他就是在镇上的中心校考的初中。
那么,这个女孩,应该是当时冷水大队小学的老师。
但是,她又是谁呢?陈年生并没有印象。
两人走着走着,就到了横跨冷水河的石桥上。
这座石桥,有一定的年代了。在陈年生的记忆里,这座石桥,后来成了村里的旅游景点,是外地游客来冷水古村必须要来“到此一游”拍照留念发朋友圈的景点。现在,这座石桥还没变成网红景点,只是一座居民每天路过的一座普通石桥。
桥上,有个男青年依靠在桥墩上。
陈年生看到,男青年上身穿着小开领的三扣西服,穿在里头的衬衣,那衣领子又宽又大,像两条耷拉的大舌头,很是夸张。更夸张的是,男青年的下身穿着可以当扫帚扫地的喇叭裤。这个青年,还戴着蛤蟆墨镜,一头长发张牙舞爪地四处飞扬。
不用说,在80年代中期,这是个赶时髦的青年。
时髦青年见到陈年生和女孩,远远地吹了一声口哨。
“哟,你们两个!”时髦青年喊道。
陈年生不确定眼前这个青年是哪个父辈,不知道如何作答。女孩则和男青年说道:“你今天吃了蜂蜜了,那么高兴?”
时髦青年道:“那可不,哥哥我刚从广州回来,你们看——”
时髦青年变着戏法一样,从身后拿出一台单卡录音机。
“这是紧俏货!如果不是我嫁去广州的姨妈,我都买不到这台录音机,这可是我们村第一台录音机呀!”时髦青年仿佛自言自语地说着,像炫耀什么宝贝似的按下了单卡录音机的播放键。
录音机里,传来一个女歌手的声音。
女歌手唱着:“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象花儿开在春风里,开在春风里……在哪里,在哪里见过你,你的笑容这样熟悉,我一时想不起……啊在梦里……”
这是邓丽君的《甜蜜蜜》。
歌声从石桥上荡漾开来,飘荡在冷水河的两岸,与桥下的陈年生和女孩的身影,相互衬托,仿佛一幅风景画。
时髦青年:“好听吗?台湾女歌星邓丽君的磁带,很难买到的哟!”
女孩笑了笑:“好听!”
时髦青年:“文家慧老师,晚上我带录音机去你家,放给你听啊!”
陈年生心里一惊:身边的这个女孩,原来是文家慧!
文家慧说道:“不用,我晚上还要给孩子们修改作业,写教案。”
时髦青年看到文家慧拒绝自己,有点气恼,摘掉蛤蟆墨镜:“我说,我只是去让你听歌,没别的意思。”
文家慧:“我真的没空,不骗你。”
陈年生看了一眼时髦青年,心里又是一惊:眼前这个青年,不就是本家大伯陈国胜吗?
陈年生想起,陈国胜大伯后来和自己的父亲陈国英有过节,很少往来,又到了九十年代,陈大伯当了包工头,发了财,最后,因为和黑恶势力有利益往来,被抓判刑了。
眼前的本家大伯陈国胜,还是个刚从广州见世面回来的时髦青年。
陈国胜看到陈年生脚上的皮鞋,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重生:回到80年代创业》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