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章虹口之行(3/3)
。因为我们要去几里外,八角庙街上的小饭馆用餐,那个男老师还陪着程秘书走了段路。
这时我也看到自己中学时,同校的一个女同学,还知道她姓梅以下简称梅同学。文革开始时我上初中二年级,她上初中三年级,但我们的年纪差不多。因为我是8岁才上小学,梅6岁开始读书;1964年我14岁上初中,实际上比她还大1岁!紧接着初中两年文革三年,一下子5年过去,不经意间我们都长大成人。特别让人思念的是1969年初,上山下乡运动开始的时候。她下乡在泰安公社味江大队2生产队,而我下乡在幸福公社9大队4生产队。
某次我去泰安山上,曾路过她下乡的生产队,当地农民叫味江两队。见到梅同学她正好出工,和当地农民一起烧火地。知青和农民一道早些时候,将荒地里的野草、葛藤、小树等,除杉木树之外全部砍倒。等晒干后再放一把火烧掉!据说这样刀耕火种的地能够高产玉米。梅同学戴着草帽在火堆旁穿行,高挑身材脸红朴朴的很好看。收工后还去她居住的,农民院落里参观过。那时泰安的农民家,都用棕树和竹子对剖开,将山泉水湔到灶房的一只石头水缸中。这院落里也有这样的设施,因为梅同学的原因,好象泉水流进缸里的声音也好听。
当时她还意味深长地说:二天你要来耍啊!那时候梅同学是18岁的姑娘,而我是19岁的小伙,我们都是一身蓝色衣衫。她个子高五官端正,面容俊俏胸部挺拔,很有女人的魅力。梅同学的话语在我心中回荡了好些年!因为她是第一个当面叫我去耍的姑娘。我还知道梅同学父母,都在县食品公司工作。父亲是卖肉的刀儿匠。那年代很是吃得开。
当年大家都是知青,连生计都成问题,根本不敢奢望找女朋友。再后来时过境迁知青们各自东西,双方都不在交往范围内。一下子15年过去,我自己已经成家还有4岁的女儿。而梅同学呢?她好象还是当年的样子,我们已经走得很接近。她依旧一身蓝色衣衫,衣服的布料和新的程度比知青时候好些。只我不便和她说话,也不好打听她现在的情况。
虽然和我们走在一道的人很多,但是八角庙街上的小饭馆里,只摆了几桌酒菜。主要是乡上,部队、学校的同志,还有我们来的4个人在这里用餐,其余人等围观一会儿也就都散去了。离开的包括程秘书的同学,还有那位我实际上很思念的梅同学。饭后我们还是沿着来路回湔县,外出的人应该都有此种感觉,归心似箭回程的时间快一些。
虹口乡共5000多人,自解放以来这里从没有考取过大学生。同样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两位虹口籍的学生在城里湔县中学上高中。后来他们取上成都的大学,何书记还为他们组织了欢送仪式。也是几百乡民敲锣打鼓,欢送这两个大学生,从虹口出发去成都上大学!虹口的简报送到县委宣传部来,在部领导的指示下,还以宣传部的名义转发全县各单位。(文庙山居)
不想错过《市委机关的秘书》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