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4章探访普照寺(2/3)
人年青30岁刚出头,长相和身材都不错。过去我们也认识,听她说是太平和大观交界香积寺的人。高中毕业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招聘为乡镇干部刚提拔为领导不久。现在她只能和迟书记、程主任不断地说着话,偶尔也和苟小美讲一句两句。因为年龄关系他们都叫她小刘!
小刘主要讲普照寺新来一位姓袁的居士,是个女作家好象能量很大。她带来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题字,“普照寺女众道场”,今后普照寺就只能住女和尚。袁居士还自己掏钱,给庙子上买了架14英寸的彩色电视。袁的爱人是全国著名诗人,也到过这庙宇。见到十年期间的被破坏的惨像,诗人还题词刊刻在石碑上:山外红尘山中古寺,两不相扰各行其志。意思是红尘中人,不应该拆去庙上的古建筑。
这路上我和雷师傅少话,象是多余的一样,他想些什么不知道?我自己有时间和空间去暇想。小刘家所在的香积寺,我去过只是没有到过她家。从书上看到那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留下过作品的地方。
王维诗云:
古有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林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月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
现对照诗中描写的景色从头道来。首先由于版本不同,诗的个别词句可能不同,本文暂且以上述诗句为准。
香积寺在诗人王维之前很久就有了,位于和大观镇交界的味江河畔山上。沿环山公路出太平场3~4里,有一条支线公路进山口,再上行数里即到。向上攀的山道既陡且高,从下面看寺庙所在山峰有云气缭绕。这就是诗中的“古有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林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据当地人称,香积寺山上过去树大林密,1958年才被破坏掉。唐代人口少全国只几千万人,地盘比现在还大。王维那个时代的林木,有可能茂密到遮天蔽日,道路也被掩盖住的程度。寺庙的钟磬之声,从高远山上的不知什么地方传来?现在香积寺山上树木也很多,大多数是近几十年,即改革开放后栽种的。
这里有一条小山沟,从陡峭的山崖上淙淙而下。水小流水之声也小,王维因此用“咽”来形容。水是从山崖下来的,故有“泉声咽危石”的比喻。“月色冷青松”,王维到香积寺附近的时候,已经晚上有月亮光照在松树上。由于月光只是太阳光的反射,没有温度诗人谓之“冷”
香积寺山上有几处冰河时代,冰川运动遗留下来的冰臼深潭。其位置又恰巧在,水沟处有流水进出。最深的据当地人称有2~3米,面积大的有2~3平方米,人们可以在里面困水或游泳。游香积寺的人有从山道上,往深潭中扔石子的习俗取名打妖沱。
诗人在暮色中走到这里,水潭的流水声像歌曲在欢迎他。王维猜想今天晚上可能睡个好觉,水潭流水的节奏声,能帮助他制服失眠这条毒龙。诗的结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表达的就是这样一种意思。
……。
我年青时曾听清城山易当家讲:香积寺还有漏米石和鸡骨禅师的传说。漏米石在寺庙旁边,为一处突出地面近2米高的崖石,峥狞而嵯峨。石中间有一光滑的槽,传说槽中有米粒滑出,够寺庙的僧人食用。鸡骨禅师说得是某朝某代,香积寺一位嗜好食鸡的高僧。升天去见西方佛祖之前,他把所食之鸡全部从口中吐出。鸡们纷纷拍打翅膀,随大师一起飞升上天。
改革开放后香积寺恢复过一段时间,有几单女僧人在寺庙里操办一切。“5.12”特大地震,这山上的农民院落,包括香积寺、普照寺都被毁掉。灾后重建普照寺恢复,香积寺撤销;农户们都搬迁到山下的定居点,这山上全部退耕还林。小刘(应该是老刘)家及附近几户农家,在靠近山边的平地上,至今都还保存着。现在这里有很不错的几处农家乐,象清城后山一样,一年四季都在接待旅游的人。
……。
我们这行人来到环山渠边的一座小桥,过桥再走一小段路即进山。我告诉迟书记那些年在打字室的时候,农工部的申秘书打印文件,曾来讲过环山渠占湔县农田的事。听申说环山渠从玉堂白马堰(现为岩燕电站)取水,流经玉堂镇、中兴镇、清城山镇、大观镇及崇州市的街子镇、怀远镇。主要是崇庆县受益,有10多万亩农田得到有保障的灌溉。但1958年开挖的时候,一共占湔县的田地2000多亩。“十年期间”温江地委协调这件事,当时湔县的方案,是要崇庆县划拨田地补偿。但地委领导提出“龙江风格”,叫湔县发扬风格;不要崇庆县划田算了,我们也只能接受。
什么是“龙江风格”?十年期间有一部《龙江颂》的样板戏电影。说的是某一个大队,为了给受旱灾的其他公社送水灌溉,将自己的几百亩田地淹没了。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就叫共产主义的“龙江风格”。申秘书的意见是一句“龙江风格”,就把湔县的2000多亩田地了结?这太不应该了。这时候迟书记插话说,那个人嘴巴厉害连他也有些怕。
迟书记讲的此人确实如此!他个子小人称“矮子”,但嘴巴真的不一般。1978年恢复高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市委机关的秘书》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