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4章清城山拍片(中)(1/4)
9、清城山拍片(中)
(内容提要:剧组在清城山天师洞拍片和吃午饭,清城道家也参与进来。)接近中午的时候雨真的停了,剧组人和老徐带领抬滑杆的队伍又要前进。映红叫几台机子暂时别装箱,她要在山道上拍几个镜头。武丑老张又带着两个孩子,在刚才路过清城二小来湖边的山道上,由映红指导拍了些表演动作。上到天然图画处也是拍了些片,这时已经中午12时。
老徐指着牌坊上“天然图画”的字说,这里风景优美尤如一幅画,所取名天然图画。再指着旁边的凉亭上,“驻鹤庄”的牌匾说:《三国演义》里佐慈戏弄曹操之后,化为白鹤飞到这里休息。映红笑着反问是不是啊?!老徐又严肃地说:1962年朱德元帅曾到过这里采挖兰草。徐家就在这山下,刚才经过的清城二小附近,那片房屋就有他家。这山上当年有太平公社的:一个大队3个生产队,几百社员、700多亩山地,和几千亩山林。现在统一归管理局,同时也叫清城山镇。当时他父亲还有许多山民,将自家养的兰草端来,要送给朱老总!老总确实挑了一些,由警卫和陪同人员帮助带走。陈步接上去说朱老总一生爱兰,缘于他红军时期的爱人伍若兰。有回忆录称某次红军遭遇袭击,伍若兰为掩护朱德而牺牲……。诗云:
千里迢迢回四川,登上清城五洞天。
采得春剑花正艳,婉如爱妻伍若兰。
开国元帅抬望眼,远看群山起连绵。
革命先烈多少万,化作幽兰在世间!
……。
听到这些剧组人脸上都一片庄重!老徐又解释说兰草品种不同,开花的时间也不同,一年四季都有开花的。其中春天开花的叫春剑,这时候的花最好看!这里的拍片完结,队伍又象建福宫上山一样,机子装箱、孩子、老人、还有胖阿姨等都上滑杆。老徐先走去打前站,这行人随着游山的旅客浩荡前行,不一会儿就到了天师洞。这时滑杆上的人都下来自己走,武丑张老和两个戏装的孩子;特别是美国洋娃娃,立即吸引了庙里庙外人们的目光。
上台阶进庙宇的时候映红问,上面悬挂的牌匾为什么是“古常道观”?我按自己知道的告诉说,这是唐代时候的名字。这庙里有一通唐玄宗诏书刻成的碑,现在叫唐碑是四川省级文物。原因是唐朝武则天信佛,常道观一度被山外飞赴寺僧人,抢占改为和尚的寺庙。到了开元年间(713-741年)唐玄宗信道,皇帝知道这件事后手敕诏书。令观归道家,寺依山外旧所,庙中现存有唐玄宗手诏碑。当然映红又说是不是啊?!
接下来我凭借曾经看过的的导游图,照本宣科讲解清城山简介。清城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东汉顺帝汉安二年(143年),“天师”张陵来到清城山结茅传道。清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之一,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清城山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至今完好地保存有十多座道教宫观。天师洞又称常道观,是清城山最主要的道观,1983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这里的主要建筑有三清大殿、黄帝祠、三皇殿、天师楼等,共有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
天师洞附近景色幽丽,东有三岛石巨石矗立。民间传说张天师降魔时,见此石挡路遂拔剑劈之裂成3块,如今石上仍刻有“降魔”两字。三岛石旁洗心池边,泉水环流浓荫蔽天。沿着石隙所凿石阶,拾级而下可至海棠溪边。这里涧深壁陡、藤萝垂挂、无比幽静。海棠溪往下流经天然图画处,再流过响水洞水库从太平场出山。天师洞后门外不远有掷笔槽,这是个60多米深的幽谷。民间传说是张天师降魔时,作符掷笔而成故景色奇幽。但这里过去的当家易辛莹大师曾说,是远古时候地震造就的。
天师洞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现在的宫观是清康熙年间恢复重建的。洞门内左侧有一株古银杏树,高约50余米、胸围7.06米、直径2.24米。据说乃张天师手植,树龄已达1800多年。天师洞前后古木繁多,还有其它银杏、歧棕、古棕、古桂、仙人松、公孙桔等……。三清大殿外面木板楼壁上题词:龙虎发基,指这里是道家的发源地,而道家能降龙伏虎;被洒甘露,说的是这里得到观音菩萨,即神仙的关照;神仙都会,意思是天上诸神都在此处聚会。这也是宋代以来,人们对湔江堰、清城山的赞美。
剧组的人也都认真听着!陈步对映红也对我说,吃完饭不忙拍片,把这里先浏览一遍。15分钟的片子容量有限,拍多了也无法用进去映红表示同意。管理局的老徐在山门处迎着我们,他说已经叫厨房安排两桌饭菜。只能在新建的大食堂用餐,专门接待贵宾的西客堂今天有接待任务。映红说只要有饭菜就行!我们大家跟着老徐,那些抬滑杆的山民,抬人的空出来走到另一边去。抬东西的将剧组的箱子,抬到我们吃饭地点。我们这群人走过一段长长的下行梯步,来到新修的斋堂。看到这钢筋水泥仿古建筑,映红和陈步都说,这可能是省委杨书记拨款修建的?我回答说应该是。抬杆人连同滑杆箱子,一块儿放在食堂地面后离开。看着那些散去的山里人,我心中有些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市委机关的秘书》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