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7章(1/2)
京都附近,能看的到这天道异象的人时刻关注着紫气去向。
可谁也没想到,这紫气就和在天上待久了出去透透气一般,晃了一下又重归天道之中。
给大家弄的都是一脸茫然。
帽儿村。
沈知安看到了那五名车夫的家属,朴实的农户脸上谁都不好看。
家中有很多孩子的还好,像王铁牛家中,只有寡妇和孤儿,哪怕是丧事,也得自己亲自弄。
一个还未出月子的女人,后竹筐里背着熟睡的幼儿。
一铲铲的挖着土坑,汗如雨下,泪流满面。
她家里,丈夫、婆婆都故去了。
娘家和同村的人畏惧官府,早早和她切割了关系。
若不是孩儿刚刚出生,她也想随丈夫和婆婆去了。
沈知安见状,抢过铁锹,默默的挖着坑。
直到手心传来火辣辣的疼,水泡凝聚又被挤破,沈知安也没有停下。
长宁安静的看着他。
观雪心里有些不忍,想要去帮,长宁拦住她,摇摇头。
等两副棺材入坑的时候,沈知安喊观雪搭了把手,又将土堆埋上。
长宁挥剑削平石块,弄出一块碑来。
然后刻上字。
插入坟前。
那妇人哄着醒来哭诉的幼儿,擦擦眼泪,向三人下跪。
沈知安急忙拦住。
妇人擦擦泪,手背的泥土抹在脸颊上,有些脏兮兮的。
“多谢三位恩公。”
沈知安摇头,叹了一口气,“我曾答应大娘帮王铁牛求一线生机,却食言了。”
妇人一愣,非要跪在地上。
“原来那日是恩公派人来告知我婆婆身在京中,婆婆和我夫君故去后,又是您派衙役将他们尸身送回。”
沈知安摆摆手。
人死了,做再多的事,也并无意义。
他从兜里掏出一张百两银票,递给妇人,“你拿着,一个妇人带着孩子不容易。”
妇人拒绝,“恩公已经对我家恩重如山,况且那日衙役给我留下了五两银子,我不能再要了。”
“收下吧。”
长宁开口,“我在京都有一处小宅子,你拿着银票搬过去,做点小生意,等孩子长大了也能习武读书。”
她没有,但她能立刻去买,所以,那就是有。
妇人看向长宁。
对方一身贵气,哪怕穿的再素,可这衣服的面料也不是寻常人家能买得起的。
沈知安笑着说:“你听她的吧,她是长宁公主。”
妇人大惊。
急忙下跪叩头。
长宁看着,心里不是滋味,明明是皇家对不起他们,却以为小恩小惠,对方一个劲的朝自己叩首。
这种荒诞感在长宁心头盘绕。
可她又偏偏不能说是皇家对不起他们......
这件事就交给暗处的听雨去做了。
长宁和沈知安又去看了看其他四户。
相较于王铁牛家,对方家里兄弟至少有三个,少了一个,虽然悲痛,但也并非不能活。
沈知安往每一户投进去十两银子,和长宁返回。
回到京都。
百姓和文人雅士,都在讨论着上午的异象。
沈知安和长宁坐在车厢内,看看闭目养神的长宁,对方脸上有疲惫,秀气好看的眉头轻轻的皱着。
“公主?”
长宁睁开眼,挺起腰背,画出一条前凸后翘的曲线。
“何事?”
“要不要去吃碗面?”沈知安指着车厢,“我曾在这家吃过,这里的臊子面是一绝。”
长宁点点头。
下车后,长宁和沈知安面对面坐在桌前。
她看着沈知安熟悉的和老板打招呼聊天,觉得这登徒子的心性当真是好的。
寻常人得了万两白银、百两黄金,早就穿金戴银,看不上那些穷苦人家了。
但沈知安丝毫没有这种表现,就那么闲聊着,然后大喊一句“我今天发财了,老板,面里多多加肉”。
没多久,冒着白气的面条放在长宁面前。
沈知安一边往碗里扒拉着辣子,一边看向长宁,“你吃辣不?放点辣椒,驱驱寒气?”
长宁摇头。
用筷子挑起几串面条,放入口中。
味道并没有公主府的厨子做的好,但这面,却是满满的烟火气。
她环顾四周。
忙于生计的京都百姓到了中午休息的时候,不管是啃着发硬的饼子,还是去这摊位来一碗香喷喷的臊子面。
大家脸上都洋溢着笑容,那是一种对生活的希望。
百姓寄希望于皇室天家,可皇室真的在乎这些看上去忙碌不停的百姓吗?
长宁心里产生大大的疑问和不解。
她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穿书后,我亲手养大女帝》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