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1章《一个碗的传奇-洪武大帝朱元璋》(2/4)
,征得郭子兴同意。朱元璋南下开辟新的阵地,一路上不断发展壮大。冯国用兄弟和李善长相继来投,他们引经据典,谈古论今,帮他分析形势,为他出谋划策。冯国用建议,先取金陵以为根本,给他未来的军事奋斗指明了方向。李善长则以汉高祖刘邦布衣崛起为例,使得朱元璋萌生了在乱世之中争夺天下的野心。这年7月,朱元璋夺取滁州作为驻师之地。此时,他的部队已猛增至3万人。”
朱元璋笑着说:“朕之得此二人,如鱼得水也。这金陵之地,确是朕成就大业之根基。”大臣们都对冯国用和李善长的远见卓识表示钦佩。
“不久,郭子兴受到排挤,也来到滁州,朱元璋立即让出了兵权。1355年1月,朱元璋攻占和州,整顿部队中扰民滋事、掳掠妇女的问题,深得民心。3月,郭子兴病逝,小明王委任朱元璋为左副元帅。4月,怀远军士常遇春来投,朱元璋任其为先锋。徽州谋士朱升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6月,为取金陵成就大业。朱元璋率巢湖水军渡江攻克采石,进而一举拿下长江南岸盛产稻米的太平。期间,军纪严明爱抚士卒,积极招贤纳谏,使恩威跃升到了新的高度,被将士们一致拥戴为大元帅。随后,半年多时间里,陆续占领了金陵、集庆路的芜湖、句容、溧水、溧阳等地,终于在1356年3月占领集庆,进城后,对百姓秋毫无犯,士农工商各安其职。随后改集庆路为应天府。这一年,他29岁,初期南京政权的建立,预示着朱元璋从农民反元起义的一部分,转变为以重建汉族封建王朝为目标的又一阶段。”
朱元璋自豪地说:“朕之将士,皆为忠勇之士。朕之治国,以民为本,这秋毫无犯,乃是朕之根基。”大臣们齐声高呼:“陛下圣明。”
“在完成‘高筑墙’的部署后,朱元璋着手实行‘广积粮’策略,大力开展军队屯田,几年功夫府库充盈军粮充足。朱元璋在应天还专门修建了礼贤馆来接待儒士,听取他们的平定天下之道。”
朱元璋说:“朕深知粮草与贤才之重要,此乃朕成就大业之关键。”
“随着朱元璋势力的兴起和壮大,农民起义军之间的征战也越发激烈。1360年,陈友谅于采石称帝,并与下游的张士诚约定,东西夹击应天平分朱元璋领地。在刘基的谋划下,朱元璋打得陈友谅节节败退。1363年8月底,双方在鄱阳湖决战,最终陈友谅兵败身死,消除了根据地西面的威胁。朱元璋一路高歌猛进,于1367年灭张士诚,招降方国珍,占据了全国最富庶人口最密集的汉江流域和长江下游地区。”
朱元璋兴奋地说:“朕之军师刘基,真乃神机妙算之人。那鄱阳湖之战,朕至今难忘。”
“没有后顾之忧的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率军北伐,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为纲领,开始统一全国。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于南京宣告登基,国号大明,建元洪武。由此开启国祚276年的大帝国。这一年,他40岁,历经15年艰苦卓绝的征战,建立了一个崭新而强大的国家。同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至此恢复汉民族在传统中国疆域内丧失已久的政权。”
朱元璋站起身来,大声说:“朕终于恢复我汉人之江山,朕之功业,可昭日月。”大臣们纷纷下跪,高呼万岁。
秦始皇皱着眉头,深邃的眼眸中透着复杂的神情,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无尽的时空,落在那遥远的朱元璋的身影之上,缓缓开口说道:“这朱元璋倒是个厉害的人物,瞧他如此迅速便统一了天下,还雷厉风行地收回那幽云十六州。想朕当年,也是历经无数艰难险阻,耗费了不知多少心血,才得以统一六国。那六国之人,心思各异,诸侯纷争不断,朕手下的将士们浴血奋战,谋士们绞尽脑汁,这才铸就了大秦的基业。”身边的李斯恭敬地微微欠身,一脸敬重地说道:“陛下,此一时彼一时啊。陛下当年的功绩自是无人能及,可这朱元璋也确实有非凡之处,不容小觑。他身处的时代虽与大秦不同,但他能在乱世之中脱颖而出,想必也是有着过人的谋略与果敢。”
汉高祖刘邦轻轻摸着自己的胡子,那胡子像是岁月留下的痕迹,每一根都似乎诉说着往昔的故事。他眼神中带着一丝追忆,缓缓说道:“这小子和朕当年一样,都是白手起家啊。想朕当年,不过是沛县的一个小小亭长,身边跟着一群兄弟,从一无所有开始打拼。可他这征战的速度倒是比朕快了些。朕当年与项羽楚汉相争,那可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无数次的生死较量。”张良在一旁嘴角含笑,眼神中透着睿智,轻声说道:“陛下,各朝有各朝的情况,这朱元璋也是顺应了时势。他所在的时代,百姓渴望安定,人心思统,他或许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才能迅速崛起。”
汉武帝刘彻目光坚定地看着光幕,那光幕上仿佛正在展现着朱元璋北伐的雄伟画面。他微微挺直了身子,带着几分赞赏说道:“这朱元璋的军事才能倒是不错,那北伐之举,颇有朕之风范。朕当年北击匈奴,也是为了大汉的边疆安宁,保我子民不受外敌侵扰。将士们在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跨越时空的短视频》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