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六十五章 交稿(1/2)
又聊了几句闲话,张一谋便挂上了电话。
对于刘文远这个年轻人,他是非常看重的,要不然也不会在徐凤那里用心吹捧。
要知道,同行是冤家这句名言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在各行各业都是如此。
刘文远如果超过张一谋,对张一谋的身份地位都会是一个打击。
虽然明知早晚两人会成为竞争对手,但张一谋就是对刘文远嫉恨不来,在他眼里,刘文远跟他一样,都是华夏电影人中的佼佼者,是华夏电影走向国际的先行者,两人或许以后会有竞争关系,但这并不妨碍他帮助提携一下这个北电的后辈。
这次帮助徐凤改编《霸王别姬》就是一个将刘文远拉到自己圈子的一个机会。
张一谋可不像刘文远那样没有根基,他在影视圈的关系网才是他一个摄影师能成为知名导演的助力。
在他想来,刘文远虽然背靠峨眉厂,但是两者之间更多的是利益关系,利益关系是最不可靠的,说不定那天就会因为一点微不足道的利益而翻脸。
任何人都不能将自己栓在一棵树上吊死,只有不断的扩大自己的交往圈子,增加人脉,才能有更多的机会,更多的助力。
而徐凤的汤臣影业或许就是刘文远的另一个助力。
张一谋刚放下电话,沈松生就带着刘文远、关虎、贾章科三人回到了办公室。
张一谋笑着说道:“文远,我刚才跟汤臣影业的徐董说好了,她想请你将《霸王别姬》的小说改编成剧本,稿费就按国内最高标准来算,你看一万元怎么样?”
实际上,如今国内编剧的最高稿酬也才2000-6000元之间,有的新人编剧甚至只能拿100块钱的稿费。
即便收入如此微薄,仍然有无数新人写手乐此不疲的向出版社投稿,就为了能让自己的作品展现在世人面前。
张一谋是担心刘文远看到6000元的稿费不同意,才自作主张的提高的报价,想来以徐凤姐的脾性,也不会因为多付出了4000元就对自己的擅自做主有意见的。
一万元,这对于此时的普通编剧应该是个天文数字了,但对于刘文远却并不算什么。
对于他这个身家千万的富豪来说,一万元只是一个小数目而已。
虽然稿酬非常低,但刘文远却没有选择拒绝,他也没有提出要涨价的条件。
实际上,他就是想把脑海里的《霸王别姬》的故事完整的写出来,不想让这个剧本也如同《侏罗纪公园》一样,从此消失在他的脑海中。
既然决定要接,刘文远也没有犹豫,非常干脆的答应道:“张导,这个工作我接了,三天后我就给你稿子。”
“三天,这点时间够用吗?”张一谋有些不相信刘文远能在三天内将一个剧本写完。
据张一谋所知,电影编剧写一个剧本通常要花费一年甚至更久的时间。
越是质量高的剧本,其写作周期也就越长,特别是《霸王别姬》这种有众多京剧要素的剧本,编剧肯定需要积累足够多的京剧素材,等到积累足够多的素材后,编剧再慢慢将这些素材融会贯通,写成一个有着浓厚京剧元素的完整故事。
可以说,写这个剧本并不难,难在怎么将京剧元素融合到这部戏中。
这也是徐凤对刘文远的能力有所质疑的一个原因,她不相信一个从未接触过京剧的年轻人能在一周内将这个剧本给编写出来。
其实,在答应张一谋这个主意之前,徐凤就已经断定,恐怕这个刘文远最后给自己的只能是一个仅有些京剧皮毛的无用剧本,她已经做好了浪费一万块钱的准备了。
刘文远笑着解释道:“三天足够了,这个故事我刚才已经看了,在我脑子里已经有了一个初稿,稍作修改就能用。”
“徐董可是要求剧本里要写出最真实的京剧的元素,你可别敷衍了事啊!”
“张导,您要是不放心,我每天写完的稿子都交给您审阅,成不成您说了算。”
刘文远对脑子里的那个故事是非常有信心的,要是脑子里的那个故事都不能打动张一谋和那位徐老板,恐怕他也没必要在这上面浪费时间,直接放弃好了!
“我怎么会不放心,我就是担心你着急赶稿,没时间去研究京剧,这可不是靠读书能学到的。”
说到底,张一谋还是有点不放心,但他也不好意思说什么。
他只是担心刘文远对这次参与改编不重视,写的徐姐不合心意,没来由的得罪了这位电影圈的大佬。
不过,张一谋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第三天,刘文远便带着写好的《霸王别姬》剧本来找他了。
看了剧本后,张一谋不可置信的看向刘文远问道:“这是你写的,你怎么懂京剧的。”
刘文远并不想在这件事上多做解释,他催促道:“张导,您就说能不能用吧!”
张一谋看到刘文远不解释,他也不多问了,忙回道:“能用,怎么不能用,文远,你这剧本写的好啊!搞的我都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我的年代华娱》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