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五十二章 无中生有(1/2)
只要李世民一日不死,李义匡都必须保持低调,以保证不会再次引起李世民对李君羡的猜忌。
因此,他当然不会在安家酒肆抛出一个传世著作,从此名扬天下。那是老寿星上吊,活腻味了。
引用张宗昌,张大帅的名作,应付现在这个尴尬的场面最为合适。
所以李义匡便把张宗昌的《游泰山》改了一下地名,拿出来逗李治开心。
李义府无语道:“李三郎,你这个诗……还真特别!”
“献丑,献丑!在下刚才也说了,博诸位一乐!”李义匡笑呵呵地回应道。
李治总算停住了笑,按着肚子从地上站起来,刚才的不快早已烟消云散,感叹道:“李三郎,这首诗我怕是这辈子都忘不掉了!”
“不知这首诗是否能让李舍人接受在下和程俊的歉意!”
“不妨事,不妨事!”李治摆摆手说道:“不知者无怪嘛!”
李义匡又对程处侠使了一个眼色。
程处侠心领神会,为了秦怀道,他也知道不能再得罪“李敬玄”了,连忙说道:“多谢李舍人宽宏大量!”
秦怀道一直害怕因为今天的事情,李治今后会对程处侠产生怨恨,脸上写满了担心。这可是未来的天子啊,得罪了储君,以后哪里还有仕途可言。
直到李治开口原谅了程处侠,秦怀道才放心下来。
否则的话,他把太子带到安家酒肆,导致程处侠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得罪太子,那他会内疚一辈子的。
同时,也对李义匡充满了感激。他心里清楚,李治何曾受过这等委屈,要不是李义匡插科打诨,逗乐了李治,李治嘴上或许不说,心里肯定会记恨程处侠。
李义匡的这首歪诗也起到了破冰的作用,让原本有些拘束的气氛一下子变得融洽起来。
李治饶有兴致地听着李义匡、程处侠讲他们在华州生活时发生的趣事。
这时候,薛元超插嘴道:“李三郎,在下是河东人,河东与华州仅一河之隔,你们在华州呆了半年多时间,不知道有没有到河东走一走啊?”
李义匡不由看了薛元超一眼,他正准备聊着聊着就把话题引到刘德威身上,没想到薛元超倒是给了他一个助攻。
于是一脸高兴地说道:“不瞒薛舍人,在下还真去过一次河东。家母出身彭城刘氏,彭城公刘德威正是在下的叔公。那时候叔公还没有致仕,正担任同州刺史。
小时候叔公在京师时,对在下多有关爱,在下既去了华州,肯定要去同州拜访看望叔公。不过在下贪恋山河美景,绕道远行,走了潼关、风陵关、蒲津关这条古道,游览了一番河东风光。”
李义匡的话更让李治羡慕不已,可惜微服到西市已经是他的极限了,可不敢出京。只有等将来登基后才能拥有真正的自由。
随后,李义匡叹息道:“可惜在下从同州回来后不久,叔公就乞骸骨回彭城了,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叔公一面。都是濮王害的,不然叔公身体康健,不会才六十八岁就向圣人乞骸骨致仕。”
“濮王!”李治心里一惊,失声叫道。
李义府和薛元超也是面面相觑。
之所以他们听到“濮王”这两个字就如此失态,只因为濮王正是李世民的嫡次子,也是李治皇位的最大竞争对手——李泰。
李义匡立刻展现出他在机关锻炼出来的影帝级演技,装作一副失言的样子。
李治急忙问道:“彭城公致仕,跟濮王有什么关系?”
由不得李治不紧张,李泰虽然在争储失败,被贬到远离长安的均州居住,但李世民依旧很挂念他,毕竟李泰是李世民最宠爱的儿子。
而且李泰也没有自暴自弃,依旧经常给李世民上疏表达思念之情。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十一月,李世民终究还是心疼李泰,将其进封濮王,再次回到亲王之列。
“这个……这个……”面对李治的问话,李义匡摆出一副很为难的样子。
李治赶紧向秦怀道使眼色,让秦怀道帮忙劝说。
秦怀道当然知道这件事情对李治很重要。不仅对李治,对他也很重要。他现在已经是太子的心腹了,一旦再次易储,那他将前途尽毁。
立刻劝说道:“道衍,我们几个都是东宫臣属,你也应该知道濮王和太子的关系,此事事关东宫,还请道衍如实相告。等我们回宫禀明殿下之后,相信殿下定有重谢!”
李义匡又犹豫了半天,看到李治快变成热锅上的蚂蚁了,才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勾了勾手,让众人都凑过身来。
李治顿时大喜,赶紧跑到李义匡面前。
李义匡这才小声说道:“也罢,反正在下叔公已经致仕,朝中的事情再也影响不到他,告诉你们也无妨。你们都是东宫的人,心里应该清楚,当初在下叔公丁忧前是刑部尚书,起复后却被贬到了剑南边陲,正是因为受了濮王之累。”
李治点头道:“不错,彭城公之女嫁与濮王妃阎氏之弟阎庄。当年濮王被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穿越贞观末年,从自救开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