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穿越贞观末年,从自救开始 > 第一百四十六章 制衡之术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一百四十六章 制衡之术(1/2)

目录
好书推荐:

李义匡虽然举荐许敬宗,摆出一副外举不避仇的姿态,但心里肯定不愿看到许敬宗真的当上宰相。

他只是在赌,许敬宗名声狼藉,李治不会同意。

李治话音落下,李义匡也就放心了,他赌赢了。

说道:“陛下既然不用许敬宗,那是否可以考虑从被长孙无忌排挤出朝堂的卢承庆、卢承业、杨弘礼中择选一人。”

李治摇头道:“朕欲一齐重用卢承庆、卢承业兄弟二人,但若以其中一人为相,恐卢氏权柄过重,至于杨弘礼……”

李治有些犹豫,杨弘礼文武全才,昔日贞观年间,也曾历任中书舍人、中书侍郎,前年又在西域立下大功,拜其为相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但问题在于,杨弘礼出身弘农杨氏,是昔日隋朝开国功臣杨素的侄子。这一个身份让李治不得不慎重。

从前李世民可以毫无顾忌地重用杨家的杨恭仁、杨师道做宰相,但李治不行。因为他还有一个哥哥吴王李恪,正是隋炀帝杨广的外孙。

长孙无忌曾经告诉过他,李世民有过改立李恪为太子的想法,后被长孙无忌劝阻才作罢。

难以想象,一旦他沦为废太子,将会是何等凄凉的下场。

所以宗室诸王里,李治对三人最为忌惮,濮王李泰、江夏王李道宗,还有一个就是吴王李恪。

李治最后说道:“宇文节入政事堂,礼部尚书空缺,朕打算擢杨弘礼为礼部尚书。两年前,皇考在时,崔仁师遭褚遂良谗言贬谪,不失为一个宰相良选,只可惜他与朕的四兄相善。”

李义匡听了李治的话,迟疑道:“陛下既虑濮王,何不起用昔日坐庶人承乾贬谪之人,比如石州刺史杜正伦。杜正伦海内名士,庶人承乾已卒,陛下若召杜正伦还朝,降恩于他,定会对陛下感激涕零,忠贞不二。”

“杜正伦?”李治眼睛一亮。

早在贞观四年的时候,杜正伦就已经是中书侍郎了,后来兼任李承乾的太子左庶子,受李承乾谋反的牵连,一贬再贬,最后被流放到现在越南的地界。

当年坐李承乾谋反被流放的人,很多都死在了流放地,杜正伦的命比较硬,撑到了被李世民重新起复,做了郢州刺史,李治登基之后,调往河东,转石州刺史。

李治喜道:“道衍说得对,朕可以重用杜正伦,还有张玄素、萧钧!”

李义匡将要告退的时候,想起武媚娘委托之事,说道:“如今大敌已除,不知陛下可有闲情驾临寒舍?”

李治心情大好,他这几个月专宠徐昭仪,也确实很久没有出宫与武媚娘相聚了,笑道:“也好,等你休沐那一天,朕便出宫去你的宅第坐一坐。现在这个时节,你家后花园的杏花应该已经凋谢了吧。”

李义匡道:“陛下,杏花虽然凋零,但寒舍还有几株从洛阳移植的牡丹,正是最盛花期,以待陛下。”

两天后,李治下诏,叙平定长孙无忌谋反之功,张行成封赵国公,进司空,同中书门下三品,总朝政;高季辅封翼国公,加开府仪同三司;李乾祐进中书令,兼太子少傅。

程知节加骠骑大将军;李君羡封宿国公,加辅国大将军。

高真行知错能改,功大于过,擢升御史大夫。

没有了长孙无忌掣肘,李治也可以尽情地对他的亲信近臣进行破格提拔。

七天之前,李义匡刚刚破格擢升左屯卫中郎将,李治又再次对其破格,封李义匡为武安县公,擢左屯卫将军,检校百骑如故。秦怀道亦受封历城县公。

程处侠受封阳谷县侯,迁尚乘奉御,接替高真行,掌管天子耳目。

那些曾经党附长孙无忌的大臣,虽然被放出了两仪殿,但依旧惶恐不安,生怕会被秋后算账。直到看到高真行擢升了御史大夫,才终于放心下来,纷纷上表,控诉长孙无忌罪行,向李治表示尽忠。

之后的两个月时间里,李治又相继进行了许多人事调整。

其中礼部尚书宇文节守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胜州都督杨弘礼接任礼部尚书。

简州司马卢承庆任尚书左丞,兼雍州长史;舒州刺史萧钧任尚书右丞;忠州刺史卢承业任大理寺卿;袁州刺史许敬宗任吏部侍郎。

缘长孙无忌案,赐死、贬谪、流放十八人,所留下来的职位空缺,基本上都得到了补充。

经李义匡提醒,被李治记起来的韦仁约、张山寿这两个小人物,也在这段时间里得到升迁,韦仁约擢谏议大夫,张山寿迁刑部郎中。

自此,李治真正拥有了作为一个皇帝,乾坤独断的权力。

随后,李治又起用李承乾旧人入政事堂,任命石州刺史杜正伦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邓州刺史张玄素接替刚刚病故的杨纂为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用杜、张这两个外人制衡以张行成、高季辅为首,新兴的潜邸旧臣集团。

回到长孙无忌被赐死的那一天,两仪殿解禁之后,高真行匆匆回到家里,结果在门前被拦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穿越贞观末年,从自救开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