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9章 准备工具(1/2)
好书推荐:
陈明序并不知道水井头的事儿。
把水挑回去后,一家人围坐着高高兴兴吃早饭。 然后,他爹就扛着木头进来了。 “爹,你怎么这么早就来了。”陈明序惊讶道。 “还不是你娘一直催催催。” 陈父将木头放下,脸色也有些烦躁。 这娘们也不知道是不是吃了火药,脾气冲的很。 “爹,一起来吃早饭吧。”丁秀秀连忙招呼道。 “早饭我吃过了。” “你娘催得紧,我们还是赶紧开工吧。” 陈父带的工具很齐,旁边的石桌上摆放着几把不同大小的锯子、刨子、锤子和钉子。 陈明序自然也希望早点开工,连忙把要求说了。 随后,他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卷尺,陈父则拿着一把老旧的木工尺,两人开始仔细地测量着木头。 测量好后,陈父拿起一把手工锯子,开始锯起木头,锯齿与木头摩擦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 锯好的木头需要打磨光滑,陈明序拿起一块磨石,开始耐心地打磨每一根木头的边缘。 丁秀秀在厨房里忙碌着,偶尔探出头来看看。 她的脸上带着笑容,她知道这个索面架子完成后,就可以开始做索面了,家里也会一点点的富裕起来。 院子里,几只鸡在院子里悠闲地觅食,偶尔发出几声咕咕的叫声,时间一点点的开始流逝。 陈明序和陈父一边交谈着,一边工作,木头的敲击声、锯子的锯割声和偶尔的笑声交织在一起。 终于,在父子俩的共同努力下,索面架子的雏形逐渐显现出来,将索面架子立起来后,就剩下打孔了。 “爹,你看这里,我们要在这里打洞。”陈明序的指甲在粗糙的木纹上滑过,留下了淡淡的痕迹。 陈父点了点头,用木工尺在木头上画出了标记,然后从腰间抽出一把磨得锋利的凿子,开始精准地凿洞。 索面架总共有三道横栏,两道竖栏,全部都需要打上孔,而且孔的数量和每个孔间的距离也都有讲究。 没多久,索面架就被制作了出来,陈明序仔细检查一遍,对陈父竖了个大拇指,他爹的木工确实没话说。 有了第一个索面架,第二个索面架就容易很多,陈明序打算先做五个索面架,可以满足五十斤面的晾晒。 除了索面架还有面橱,陈父也顺利的做了出来。 陈母随后也过来帮忙,跟丁秀秀和陈欣欣一起做竹棒。 她的气明显还未消。 大声嚷嚷道:“林婶子那嘴,真是气死我了!” “说什么我们家明序游手好闲,真是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 陈父依旧埋头干活。 陈明序就抬头看了看陈母,“娘,别气坏了身子,别人不懂,咱们自己心里有数就行。” 听到他的话,陈母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我心里有数?我心里有数个鬼!” “还不是你整天在外面厮混,不然哪能天天被人拿着说事。” 陈明序听了,也不吭声了。 他娘现在还在气头上,劝再多也没用。 等他的索面做出来,到时也就没人再说闲话了。 如果是前世的话,他现在肯定已经冲出去跟那些七大姑八大姨理论了。 但现在心理年龄都六七十了,他反倒有些佛系了。 这一下子就是两天时间过去,陈明序终于准备好了制作索面的索面架、面橱、竹棒、擀面杖和粉缸。 丁秀秀也提早准备好了50斤面粉、盐和米粉。 这一天下午,陈明序就开始了做索面,要大量制作索面,这个过程差不多要十来个小时。 为了保证索面的质量,最好从下午开始做,做到第二天天亮,刚好可以拿出去晒,下午就可以收面了。 “这和面,需要看天配料。” 陈明序对第一次看自己和面的陈父陈母道。 “十斤纯正的小麦粉配十碗水,再配半斤盐,这是一般的标准。” “西北风天气比较干燥,要适当增加水,东南风天气较潮湿,要减少水的比例。” “而盐的比例关系到索面的质量和口感,天气高温干燥时,盐要适当增加,而天气湿冷时,盐要减少。” 陈明序嘴里滔滔不绝,不自觉,又有些代入到了前世非遗老师的角色了。 他刚刚已经出去看了天气,计算好了配方。 而且根据他的判断,明天会是一个好天气,适合晒面。 陈母听的认真,马上就意识到,这索面还真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不由对自己的三儿子有些刮目相看了。 陈明序很快开始了和面。 一般50斤面粉和面需要1个小时左右。 这一步非常考验技巧和体力,就连陈明序都感觉到吃力。 这还是他现在年轻的缘故。 不过,他也还没有完全开始练南拳,等练段时间,应该会轻松不少。 他在案板上把面胚开条,撒上米粉,然后就是搓条,这一步极其耗费时间,特别是他一个做的情况下。 就见粗粗的面胚子伴随着他娴熟的手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重回1982乡村小作坊》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