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9章 文都武乡,瓯越粮仓(求追读)(1/2)
好书推荐:
“怎么样?”
陈明序看着一旁的妻女。 “好看。” 两个姑娘异口同声道。 丁秀秀也忍不住点头,随后有些意外道:“你的字怎么写的这么好了?” “我本来就写的很好啊。”陈明序含糊道。 “爹你好厉害,又会写字又会打拳。”陈荣荣满脸崇拜。 “这叫文武双全。” 陈明序很享受女儿们的崇拜目光,有些怀念起来。 瑞安自古以来钟灵毓秀,素有“东南小邹鲁”的美称,书法艺术一直有着优厚的传承。 古有姜立纲以“善书”闻名海内,被誉为“一代书宗”。黄养正书法著称朝野,深受明成祖喜爱。池志笔力遒劲庄重,人称“东南第一笔”。 曹村镇更是一直有着“中华进士第一村”的称号,一共走出82名进士,后来又得到了“文都武乡,瓯越粮仓”的招牌,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2018年东岙村更是联络本地一些书画人才,组织成立东岙村青莲书社,挂牌了“浙省书法村”称号。 他就是青莲书社的成员之一,平时也会在东岙文化礼堂开展丰富的书画学习与交流活动,教导学生书法。 “想不想学,爹可以教你们。”陈明序目光柔和。 “好啊,我想学。” 陈欣欣和陈荣荣连忙道。 暖宝也在一旁拍着手说要学,满眼都是小星星。 “爹等会就教你们。” 陈明序笑道,写好了寿字后,他又开始写喜字。 寿面和喜面是索面最受欢迎的称呼。 写好两张红纸后,他放下笔,让丁秀秀把写着“寿面”和“喜面”的红纸拿去贴在箩筐上。 他自己带着女儿们去了院子。 刚开始练字,还没必要用毛笔,当然现在条件也不允许,他去找了三根木棍,让小家伙在泥地上先练习。 说起来,陈欣欣今年已经七岁了,已经可以上小学了。 只是因为他不管家里事,家里又穷,陈欣欣需要在家帮忙干家务和带着妹妹,就没去上学。 而前世,陈欣欣一辈子都没上过学。 他看着正认真拿着木棍模仿写着寿字的大女儿,心里有些内疚。 这一世,肯定要让大女儿上学,小学、初中、高中,甚至是大学,她想读到哪就读到哪。 “欣欣,明年爹送你去上学吧。”他开口道。 听到这话,陈欣欣明显一怔,忽然转身有些惊喜的看着父亲。 说不想上学,自然是假的。 平时她看着几个一起玩的姐姐去上学了,心中很羡慕。 但她也知道家里的情况,一直不敢说,只能把上学的事放在心里。 她怎么也不会想到,父亲竟然会主动跟自己说起上学的事。 “可是,两个妹妹......” 陈明序心里一酸,将大女儿搂进怀里,“放心,有爹在,爹和娘会照顾好妹妹的。” 陈荣荣见了,也连忙道:“姐,我会看好暖的。” 陈欣欣的眼中闪过一丝泪光,紧紧抱住父亲。 在这个家里,她一直都是那个懂事的大姐姐,默默地承担起照顾妹妹的责任。 而父亲的这番话,就像一束光,照亮了她心中的希望,自己的人生轨迹,或许会从此改变。 “谢谢爹,我会好好学习的。”她轻声说道。 陈明序拍了拍女儿的背,心中也是五味杂陈。 前世因为他的不负责任,让这个家失去了太多,幸好一切还有重来的机会。 “你们好好练字,爹要去和面了。” 陈明序深吸一口气,想要让妻女过上好日子,他还需要继续努力。 不知道是不是又有了新动力的缘故,他感觉和面都轻松了不少,一个小时不到就和好了面。 晚上没有吃面,但有白米饭和肉,一家人依旧吃的很开心。 晚饭后陈母又带着两个嫂子上门,两人依旧带着瓜果,显然是想当做学费。 这一次,她们家晚饭吃的早了一些,陈母来的时候,丁秀秀已经把厨房整理好了。 陈母虽然没说什么,但看着丁秀秀的目光也柔和了不少。 这一次,陈明序专门留了一些面胚子让几人跟着他练习上面。 虽然这样会浪费一些面胚子,但能让几人学的更快,他在索面馆教学生也是这么教的。 当然,这些面胚子最后虽然没法做成索面了,但留着当拉面还是可以的,倒也不算真的浪费了。 做索面的过程是枯燥乏味的。 陈明序做了两天索面后,也渐渐有些习惯了。 上好面后,他就照常去睡觉,等到半夜三点起来拉面,天亮后开始晒面。 只是这天清晨他没有选择去补觉,挑起提前准备好的箩筐,打算去曹村镇的集市卖索面。 东岙村就在曹村镇对面,从这里走到集市也就半个小时,他现在马上出发,还能在收面前赶回来。 “我放了那张大团结在你右侧内兜的口袋里,有需要你就拿出来用。”丁秀秀小声交代着。 虽然陈明序平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重回1982乡村小作坊》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