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集《》(基础篇)(3/5)
,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这个地方,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这四个字“摄心为戒”。佛陀讲戒法,如果是在人天乘,比如受五戒十善,就没有所谓的摄心这一块了,就是它的持戒跟你的心地法门,那不一定有关系了。你不杀生,不偷盗,不邪婬,不妄语,你去做这件事情,不一定能够把心给摄住,不一定有调伏跟引导的作用,但是受为大乘的菩萨戒,每一个行为一定跟你心中的善根力——前面我们说过的安住力、调伏力、引导力有关系。
大乘的持戒,它的精神在于增上惭愧。它不看你的行为本身,而是你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你的心态是不是有两种:第一个增上心。你面对过失的时候,你的心是不是对无上菩提的追求没有放弃。虽然你做得不够好,但是你不断地发愿:我现在暂时不能离开杀盗婬妄,但是我希望总有一天,能够解脱这样的杂染因缘。你的增上的心没有失掉,这是第一个,戒体的第一个思想——增上心,你对无上菩提的期望并没有放弃;第二个惭愧心,即便你有身口的过失,但是你内心当中是非常惭愧的。
所以大乘的持戒,它在每一个持戒的过程当中,一定夹杂了增上心跟惭愧心,也就是说惭愧心它是一种调伏,你减损了一种造恶的势力;增上心就是一种生命的引导,你永远有一个目标来引导你,你希望你不断地进步。所以你这两种心成就的时候,就是叫做摄心为戒了。你所有的戒法是从你的戒体发出来的,这个观念很重要!你这个观念听懂了,你才能有办法听下面的,为什么叫做调伏生死业力,怎么调?你心中先有一个目标,有增上的目标,然后有惭愧的心,你才有可能降低生死业力。就是说持戒,有时候不是一次到位,它的确有次第,但是你要注意你的心态!
诸位!我们从实际的现实生活来看。你看有些人学佛了十年、二十年,结果你看他没什么进步,他除了对三宝有点信仰以外,他的身口意,十年前是怎么回事,现在还是怎么回事,他没什么增上;有些人他学佛,他一年一年地进步,他内心有善根,这个很重要!一个有善根的人,他是可以突破内心的障碍的。为什么我们先讲建立善根,然后再来讲持戒?因为它是根本,它是持戒的根本。
好,我们懂了以后,就是说一个人是能够从过失中解脱出来,还是永远跟过失牵缠不清,关键在这四个字:摄心为戒。你内心当中是不是有一个正确的调伏力跟引导力,增上心跟惭愧心。你有这个概念以后,我们就有更清楚的概念来学习下一块。
我们看丙二,别示四重以彰无漏。
在整个生死业力当中,以杀盗婬妄最为严重。作为净土宗的人,你只要把杀盗婬妄四种生死业给调伏了,你临终的时候一定可以带业往生,因为没有业力可以障碍你了。
好,我们分两段。丁一、牒征,丁二、详示。
我们先看总标,看经文:
丁一、牒征。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
那么这个地方提出一问,就是说什么叫做摄心来作为持戒的一个根本呢?这个摄心我们前面说过包括了调伏跟引导,调伏就是惭愧心,用惭愧心来调伏自己的过失;增上心就是一种引导,引导自己不断的进步,这就是摄心,这个是整个持戒的根本。
这个“根本”应该怎么去理解呢?这以下看丁二,详细的说明。
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出现了一个过失,同样的身口意出现了杀盗婬妄,有些人会堕落,有些人会不断进步,到底差别在哪里?我们看下面的经文,你就清楚了。详示当中,分成四段:一、婬戒;二、杀戒;三、盗戒;四、大妄语戒。
我们先看第一个婬戒。先看第一段的持戒功德。请合掌。
戊一、婬戒。
持戒功德: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婬,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这段先总标,持戒的功德。说六道众生,特别是念佛人,只要其心不婬,我们生死的业力就慢慢地沉淀下来,慢慢地调伏下来。
其心不婬,我们解释一下。不是说你没有婬欲心叫其心不婬,而是当你的婬欲心活动的时候,你内在的善根力可以产生一定的作用,你用惭愧心来自我调伏,你用增上心来善加引导。也就是说,你对婬欲的这种身口意的行为,某种程度有产生一种抗拒的作用,你不再完全随顺它了,这个叫做其心不婬。你有一定的抗拒能力了,这个很重要!就是你开始顺从内心的真如,而不再顺从内心的妄想这叫其心不婬。详细我们再往下看,就清楚什么叫顺从跟抗拒。
我们看第二段,犯戒的过失。
犯戒过失: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婬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婬,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我们修习念佛三昧的人,本来我们的目标,是希望透过念佛来了生脱死,来往生净土,但是假设我们婬心不除,也就是说你完全放纵你对于婬欲的这种心态、行为,不但没有惭愧心,也没有好好地引导它,完全采取放纵的状态,那么这样子就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禅观与净土》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