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集《》(基础篇)(3/7)
分越来越多,这个是你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你要保证你念的每一句佛号,从你的内心创造出来的时候,它的愿力是强大的,它往下坠的业力是减少的。所以你每吃一块肉,你的佛号的业力就增加一点。因为它已经不是佛陀神通变化的,它是一个实体的肉,问题在这儿!这里佛陀讲得很清楚了。
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因为牠已经是一个真实的生命了,所以食肉之人,纵得心开,他有两种过失:第一个皆大罗剎,你的种性改变了。吃肉的问题,还不只是欠下肉债、命债,因为你慢慢吃久了以后,你可能刚开始吃肉,你还有惭愧心,但是很多事情哪,习久成性。当你吃习惯以后,你一定会给自己找一些理由来解释你这个行为,所以慢慢的你就无惭无愧了。
那么无惭无愧以后就开始伤到根本了,你的慈悲心就消失了。你好不容易在佛前所发的愿,你当初在佛前,你真诚地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众生无边誓愿度”这是最重要的根本,有众生才启发你去断烦恼、修法门、成佛道。成佛之道所有的激励来自于对众生的悲悯,这是所有动力的来源,而你对众生的悲悯失掉了,后面三个你就没有了,所以你的菩萨种性转成了罗剎种性,这个是最严重的。你吃肉吃习惯了以后,破坏你的大乘的善根,变成罗剎种性,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你跟这个众生结下生死业缘,报终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你今天吃牠,以后你把福报享尽的时候,就开始牠吃你了,所以就产生一种生死业缘的互相的牵扯。你吃肉有两个过失:第一个,你种下了生死业力;第二个,改变了你的慈悲种性。
我们再往下看,诸佛的教诲。
诸佛教诲: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
前面的这个断杀,佛陀也兼制断肉,这个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是一个非常决定性,而且非常清净明确,几乎是没有模糊讨论空间的一种明确的教诲。这样就是这样,没有任何的模糊空间。你吃了肉,你的善根失掉了,生死业缘增加了,就这么回事。
我们看这个解脱之本。先看它的比喻。解脱之本,“举喻。”
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
假设一个人他修习禅定,也修习智慧,但不断地杀生吃肉。当然他的目的想要去求一个解脱,但是这样的行为就会产生矛盾。就好像一个人把自己的耳朵塞住,但却同时高声大叫,那么他希望这个叫声别人听不到,事实上只有自己没有听到,别人是听得清清楚楚,叫欲盖弥露。就是说你自己所做的行为,跟你心中的目标是相违背的,你想要离开三界,但是你又不断地增长生死的业力。
我们看“合法”。它的法说有两段。
法说: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歧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何以故?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涂,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
一个清净的比丘跟发了菩提心的菩萨,在乡间的小路走的时候,尚且不踏生草,作为一个生草它虽然没有生命,但是它却充满了生机。那么菩萨为了保护自己的慈悲心,对有生机的生草尚且不去踏、不去用手拔,那怎么可能以慈悲心去食众生肉呢?牠是有生命现象的这个众生肉。所以佛陀以下有三种告诫:
第一个是最严重的,不服东方丝绵绢帛。所有的丝织品这一条,大小乘都不开许,不管你是什么理由。因为一条丝织棉被,是有多少个众生生命的牺牲换取的,所以你跟众生结的缘太深了!这个丝织品是绝对不开许的。这是最严重的过失!
第二个,其次的过失,靴履裘毳。靴就是皮鞋,履就是皮做的衣服,裘毳就是兽毛做的衣服。那么这一块小乘开许,大乘不开许。因为小乘有这个身体虚弱的因缘,可以用皮制品,但大乘因为考虑到慈悲心,大乘不开许。这是第二个过失,次严重的。
第三个是比较轻的,乳酪醍醐,就是牛奶的制品,这个地方大小乘都开许。但是即便你有身体的需要,也是要保护自己的善根,以惭愧心、增上心来服用。
这样的一个比丘,如果能够远离前面三种过失,“于世真脱,酬偿宿债,不游三界。”也就是说假设我们不要去服用众生的任何的东西,那么我们今生,就不再使令这个生死业力相续了,因为不再造三业了。为什么这样讲?因为你穿牠的衣服,穿牠的皮,吃牠的肉,你就跟牠结下生死业缘。
比方说有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这个譬喻是说,佛陀在经典上说,这个地球为什么有人呢?地球刚开始是没有人的。因为光音天的天人,以神通力来到地球游玩的时候,他看到地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禅观与净土》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