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1章 供不应求的《青年报》(1/2)
看着署名全是“李长歌”,王天宏都快怀疑人生了。
刚才向杜凌天吹嘘了这么久的人,没想到居然是自己之前发文章骂的李长歌。
这特么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面吗?
他堂堂一个书生,居然干出了这么丢脸的事情,若是被他的老师知道了,非得狠狠抽他几个大板。
看着王天宏有些喘不过来气,杜凌天连忙拍打着他的后背,递过来一杯茶水。
“咕咚~~”
“咕咚~~~”
几口茶水下肚之后,王天宏才缓了过来。
他不断揉着自己的心脏位置,语气重重地说道: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是他!”
“他就是一个欺压平安县百姓,草芥人命的狗军阀,怎么可能写得出这种诗词和千古文章。”
“悲哉,痛哉!!!”
.......
这份《青年报》引起了临北市的巨大轰动,甚至开始在临北市周围的几个市传播,造成了巨大的轰动。
一些没有听说过李长歌的人,都十分好奇究竟是哪一位有着堪比文曲星的文采。
而一些书生大儒都对这份《青年报》爱不释手,纷纷奉为圭臬。
甚至有些文人送礼都送《青年报》。
读过第一期《青年报》的人都是无比的自豪。
李长歌这个名字也渐渐传播开来,不再局限于临北市,直接向着全国扩散。
故有洛阳纸贵,今有临北纸贵。
要不是李长歌的工厂印刷能力强悍,《青年报》真就供不应求,卖断货了。
而在准备下一份《青年报》的时候,李长歌抽空回了一趟现实世界,花了2000多万买了一块地,并且受到了当地领导的热情欢迎。
一听是准备建厂搞投资,而且投资的是实体产业,预计千万起步,领导的笑容更加的明显了。
地处京城虽然不缺投资,但是他们这里算是乡下,很少有优质投资商来这里。
相比于虚无缥缈的互联网投资,领导们最喜爱的还是实体行业的投资。
因为不仅仅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还可以解决大量的就业问题。
于是,当地的领导连忙将各种福利政策安排下来,心中想着又是一笔大政绩。
这块地几乎将李长歌的家底给掏空了,他又去刘源那里兑换了一千多万的黄金回血。
现在有着末世世界和枪弹与火炮世界两个世界的支撑,李长歌根本不会缺少黄金。
......
三天之后,第二份《青年报》发表了。
一经供货,立马卖到脱销。
王天宏和杜凌天二人一大早就买下了这份《青年报》。
不仅仅是他们两个人,之前临北市甚至全国各地骂过李长歌的文人书生,全都买了一份。
《浅谈如何打击丑陋的异族》
《我们应该睁开看世界,不应该固步自封》
《东方的巨龙即将苏醒腾飞》
《国家的经济该如何的发展》
......
《青年应该多多参与祖国的建设,到祖国最需要你们的地方贡献自己的力量——平安县欢迎全国有志青年的到来》
如果说第一份《青年报》是李长歌展现自己文采和谈论国内情况的报纸,那这一份就是睁眼看世界的报纸。
李长歌发布这期《青年报》的最终目的,还是将全国的人才忽悠......邀请到平安县。
互联网公司要投资,不就是谈理想,谈抱负,谈未来,谈人生,给投资人画大饼。
而他李长歌也可以给他们谈论这些。
只要这些人才来了平安县,就别想着离开了。
金钱,地位,豪宅,女人统统砸下去。
他的平安县即将步入工业化城市,一些钢铁巨兽和遥遥领先国内的工厂足够吸引他们了。
而且李长歌还准备了一个最终的杀手锏,那就是他打算建立一所大学。
现在这个世界的大学总共有六所,最出名的就是“京师大学堂”。
李长歌打算建立第七所大学,通过大学的方式留下这些人才,然后吸纳更多的学生,形成良性循环。
这一期的《青年报》一出,瞬间引发了临北市的轰动,甚至还有暨海省的轰动,乃至全国轰动。
这篇《青年报》不仅仅在文人圈广为流传,还在实业家,人文社会家,政治家......等等圈子流传。
他们看完这些文章之后大受震撼,纷纷感慨“此子妖孽!!!”。
“了不得啊!咱们国家出了一个了不得的人物!”
“是啊,没想到平安县那个小地方居然出了一位真龙。”
“嘘!后面两个字慎言,慎言啊!”
“多谢广伟兄提醒!”
“......”
一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双穿门:从末世杀穿诸天万界》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