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二十四章 外人(1/2)
得寻良人?颜玉儿擦了擦脸庞并不存在的泪,这世间,哪儿来的良人?
也就只有公子这般年轻,不经事的人,才会相信世间的美好。
水银镜旁的花开得越发的妖艳,像毒蛇吐出的信子,像剧毒的蛇莓果,在黑暗里散发着醉人的甜香。
颜玉儿回坐到梳妆台前,将楚遇朝给的那对耳环取下,暗暗思索着:
公子既然要退出江湖,那就说明他心爱之人并不是江湖人士,可能是和大家闺秀或者小家碧玉的女子。另外,公子行踪不定,上一次听说他的消息是江南郑家的千手玉观音被盗一案,说不定,公子便是在江湖遇见了那姑娘。
江南水乡,一个光听就知道它有多美的地方,那样地方养出来的姑娘,想必是温婉可人,柔情似水的。
颜玉儿望着镜中的人影,思绪飘回以前。
她也是江南女子,本名颜玉华,家父是江南三元县的县丞,家中还有一位兄长在学堂读书。
她是被娇养大的女儿,父亲开明,让她跟着读书,识文断字;母亲温柔,教她待人之礼,待客之道;哥哥也十分宠爱她,知道她不能出门,会给她买小玩意解闷。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了的?颜玉儿好看的眉型皱成一团。
是从哥哥开始说亲事的时候起,好多的事情就变了。
那日,有人上门给哥哥提亲,是三元县第一商户林家的三姑娘,她家开了好几处米行,每年家里长辈过寿的时候都会开仓给穷人放粮,是人人称赞的大善人,家里的几个兄长都和哥哥在同一个学堂一起读书,算得上知根知底。
这林三姑娘也是个温婉的美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尤其是她那一手刺绣,简直是绣什么像什么。
她看着父母点头称好,哥哥脸上也是腼腆的笑容,她想,她也应该高兴的。
可是,等嫂嫂过门,给父亲母亲敬茶那一日,她拿着嫂嫂给她绣的见面礼——猫咪扑蝶的荷包,脸上挂着笑容,心里却是沉沉的。
她看着嫂嫂和哥哥一同跪下,接过丫鬟递来的茶盏,给父亲母亲敬茶,又看到母亲从腕上褪下一只成色极好的镯子给嫂嫂带上。
她听见母亲说:“好孩子,咱们以后就是一家人了。”
吃饭时,她看见嫂嫂要站着给母亲和她布菜,母亲拉住嫂嫂的手让嫂嫂坐下,嫂嫂笑意盈盈的说着笑话逗趣。
去给哥哥送鞋时,她被下人拦在门外,听见下人低着头回禀:小姐,少爷和少夫人在里面……
她点头,将东西交给下人,转身离去。
她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明明是好事,亲事一定,哥哥有了妻子,父亲母亲有了儿媳,她也有了嫂嫂。
可她的心里却是恐慌加悲凉。似乎有一个声音在她耳边念叨,她以后就是这个家的外人,一个最多还能在家待几年的外人,很快,就会有人上门给她说亲事,等他们商定好,盖头一盖,抬出去,她就是别家的人了。
她比哥哥小了五岁,哥哥一成婚,很快就到她了。
她的心凉凉的,她也是这个家的一份子,可嫂嫂的到来,给她敲响了一个警钟,像是在告诉她:你很快就不是千娇万宠的女儿了,你是别人家的媳妇,你不是我们家的人,你是外人。
她走了,嫂嫂进来了,他们对她的爱会转移到嫂嫂身上,以后小侄子小侄女们会占满哥哥,父亲母亲的心,等父母故去,她就真的什么都不是了,她就真的成外人了。
她不再如往常那样的活泼,默默的沉稳起来,心一日一日的沉寂下去,大人见了她都在夸她,夸她知书达理,夸她懂事了。
一日一日的惶恐与沉寂中,她真的说定了亲事,是母亲至交好友的小儿子,有一位兄长,前些年中了进士,他不喜欢读书,便走了武举,在军营里做了个不大不小的官,两家离得远,如果说定了,她便要远嫁。
那户人家的太太亲自带着儿子来家里拜访,父亲在席间见了那个年轻的后生,然后便拍板定下了这门亲事,他说这未来姑爷以后是有大造化的。
她躲在深闺,不曾出去见人,太太前来拜访,母亲才领她出去见了一面,嫂嫂告诉她,那年轻人长相俊俏,哥哥也考量过他了,是个好的。
母亲说,那家主母已经给小儿子看好了一处宅子,等他成婚后就去那里住,她嫁过去立刻就能当家做主,没有公婆需要立规矩,舒舒服服的过日子。
她应了,应不应也和她没多大关系,两家已经定了,交换了庚贴,她不应也不可能了。
所有人都高高兴兴,她脸上带着羞涩的笑,她收了性子给夫家人准备礼物。她笑着,心里却在滴血,她是远嫁,这一嫁过去,可能这辈子都回不了娘家了。
她绣着大红的鸳鸯盖头,心里是对家中亲人的不舍,对未来的迷茫。
出嫁的日子一日一日近了,母亲在为她的嫁妆操心,嫂嫂有了孕,吃不下多少东西却吐的天昏地暗,哥哥陪着她,心疼的哄着她。
大红的嫁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九州春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