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一回 平辽王奉旨还故乡 薛丁山射雁遇猛虎(1/3)
话说大唐二帝太宗李世民登基以来,有护国军师徐茂公、护国公秦琼、鄂国公尉迟敬德、鲁国公程咬金等几位开国元勋辅佐朝政,治理得天下太平、国富民强。后来军中又出了一位能征惯战的武将薛仁贵,跨海征战十多年,人马得胜还朝。那真是鞭敲金镫响、齐奏凯歌还,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太宗对征东有功的众将一一加封,又杀了奸贼张士贵全家!
太宗为什么要杀张士贵呢?因为在征东大军中张士贵身为先锋,却妒贤嫉能,百般压制哄骗薛仁贵,把薛仁贵鞭打独角兽、三箭定天山、鞭打盖苏文、戟挑梅月英、卖弓计巧取摩天岭等等功劳,全都记在他小婿何宗宪的功劳簿上了。直到后来,薛仁贵在淤泥河救驾,唐王里世民发现了这位贤臣良将,张士贵欺君之罪已经暴露时,张士贵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半路上转回长安,打算刺杀幼主李治,夺取大唐江山!薛仁贵得知以后离开战场追赶,在长安城门外拿住了张士贵,救了李治。薛仁贵百日之内双救驾,立了大功。这样,太宗便封他为平辽王、兵马大元帅;杀了奸贼张士贵全家!
太宗对众文武有功之臣加封晋爵之后,又传旨在薛仁贵的老家山西龙门县修造平辽王府,赐给他的母亲和妻子绫绸彩缎百匹,准假三年回家孝敬老母,阖家团聚。姜兴本、姜兴霸、周文、周武、王心鹤、王新溪、李庆先、李庆红、薛贤徒这九大总兵和镇海侯周青,是薛仁贵的十位磕头的兄弟,上本告假要随薛仁贵去探望他的老母,太宗准本。薛仁贵就带领这十位兄弟,还有二十四名差官陪同,回山西龙门县。
非止一日,众人来到龙门县外。薛仁贵离家十二年,不知老母和妻子柳氏现在如何?他打算自已一人先回家看看,就叫众弟兄和差官们在城外先安排好住处,不要惊动县官和当地的百姓;如果一家人还在,他再回来接众人前往。薛仁贵跨骑战马,离县城直奔大王庄。
薛仁贵快马加鞭,恨不能一步回到家中。待来到汾河湾丁山脚下,他勒住战马,不由得触景生情!回想起十二年前家贫如洗,靠自已每日在此打雁为生,并结识了周青,后来才一起去龙门县投军。正在想着,忽听有人说:“好冷的天呐!大雁呐,你快来吧!”
薛仁贵寻声望去,见丁山脚下站着一个孩子,大约十一二岁,身穿蓝布衫,长得眉清目秀,手拿竹弓、竹箭,看样子也是打雁的。心想:过去自已使竹弓打雁。别人根本不用这种弓箭,怎么这孩子也用竹弓呢?就上前问道:“孩子,你是干什么的?”
那小孩正注视天空,听见有人问话,一看大道上立着一匹战马,马上坐着一位军爷,头戴风帽、身披斗篷、肋下佩剑,白脸膛黑胡须,甚是威武。就深施一礼答道:“军爷,我是打雁的。”
“这么冷的天,你怎么还在这儿打雁呐?”
“军爷,我奶奶都三天没饭吃啦!”
正说着话,半空中一声雁叫,这孩子手疾眼快,嘴里“呔噢”一声,扬弓射去。只见那只雁“扑楞楞”落下来!
薛仁贵心中暗惊:这孩子射的方法,怎么也跟我一样呢?便又问:“孩子,一般射雁的箭都是桑木的箭杆、铁箭头。你怎么使用竹子做的弓箭呢?”
孩子笑着说:“军爷,别人打雁用桑木箭杆、铁箭头,雁来了,不管哪儿就是一箭,大雁落地容易让雁肉沾上土腥气,那雁肉不香、不值钱;我这个射法不同,大雁来了我‘呔噢’一声,大雁也张嘴一叫,趁它张嘴的时候,我这箭射上去,正射在大雁的上膛。这样,大雁肉没有土腥气,好吃,比别人打的雁能多卖钱。”
薛仁贵听这孩子说的,和自已射雁的方法完全一样,打心眼里喜爱这个孩子!就说:“你这只雁我买了,给你五两银子。”
孩子一听可乐坏了!忙说: “军爷,要这样您可别走,等我再打一只!”
“孩子,你家住哪里?”
“我家在大王庄汾西村。”
仁贵一听,哎呀,这孩子和我还是一个村的:“你姓什么、叫什么?”
孩子刚要说姓名,忽然刮来一股腥风,又听见一声吼叫,从山前蹿来一只猛虎,头尾有一丈长,浑身毛尾乍黄,凶猛异常。薛仁贵惊喊一声:“孩子快过来,虎来了!”
谁知那孩子并不惊慌,说:“军爷不要怕,您看我打虎!”
就在这同时,那虎吼叫一声,冲孩子扑上来了!说时迟、那时快,那孩子往旁一闪,一把抓住虎顶门,纵身就骑在老虎身上。老虎来回晃头,想咬这小孩又够不着。人们不是常说老虎不吃回头食吗?就是因为它脖子短。虎在扑人的时候,你要是闪身躲开了,它还得转过身来才能再扑你。所以孩子骑在它身上,它来回晃脑袋也逮不着!
薛仁贵在一旁可吓坏了,以为时间一长,这孩子非葬身虎口不可!急忙摘弓取箭,纫扣添弦,等老虎回过头来,他照准老虎的颈嗓咽喉一箭射去!
哪知就在他箭刚离弦之际,老虎一低头,孩子正喊:“军爷……”这支箭正射中孩子的咽喉!薛仁贵万万没想到这一箭误伤小孩,惊得“哎呀”一声!就见那孩子从虎背上“扑通”摔在地下。薛仁贵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薛家将》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