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8章 皇帝召见(1/2)
认亲宴会结束之后,赵磊原本平静的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
首先,府中的待遇得到了显著提升,不仅专门为他配备了一辆精致的马车以及一名机灵的小厮供其差遣,就连每月的例钱都大幅增长至 20 两银子之多,与贾母、贾政和王夫人等府上的核心人物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然而,尽管如此,小香依旧未能如他所愿搬进自已的院子居住。但不可否认的是,如今身为主子的她,心境已然大不相同。往昔的谨小慎微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自信与从容。而贾母对于小香更是关怀备至,不仅给她配置了贴心的丫鬟以供使唤,还特意安排了经验丰富的教养嬷嬷教导礼仪规范。这一系列举动着实令赵磊心中满是感激之情。
要知道,自从赵香被卖入荣国府以来,多亏有贾母的照拂,她才能够安然无恙,未曾遭受太多苦难折磨。正因如此,赵磊心甘情愿地为整个荣国府出谋划策。他暗自盘算着,即便将来荣国府不幸遭遇抄家之灾,凭借这些功绩或许能稍稍减轻一些罪责。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日子就这样一天天悄然流逝,赵磊的日常生活愈发显得单调乏味。平日里,他不是待在自家院子里埋头读书习武,便是出城前往烧窑之处查看水泥的烧制进展。关于水泥制作所需的各种配料,他早已详细告知那些烧窑工人,但关键的配比比例却始终守口如瓶。毕竟,想要一蹴而就将完美的配方研制成功并非易事,其中的奥秘需要经过反复试验和不断摸索方能揭晓。
转眼间一个月过去,再有十来天就要举办府试了,水泥终于烧制成功了。水泥烧制成功,赵磊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给了贾母,为了防止泄密,当天贾政就把配方献了上去。
贾政不敢有丝毫耽搁,吩咐下人把一袋沉甸甸的水泥粉末装进马车,又小心翼翼地将珍贵的配方揣入怀中,而后匆匆登上那辆装饰精美的马车,向着皇宫疾驰而去。
此时的御书房内,康德帝正专注地批阅着堆积如山的奏折,时而皱眉沉思,时而奋笔疾书。就在这时,一名小太监急匆匆地跑进来禀报:“启禀皇上,贾政大人在外求见!”康德帝闻言微微一怔,心中不禁泛起一丝疑惑。对于贾政此人,他自然是知晓的,想当年贾代善年幼之时,他们还是亲密无间的玩伴呢。于是,康德帝略作思索,便吩咐身旁的首领太监戴权道:“快去将贾政宣进殿来。”
不多时,贾政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进了御书房。只见他恭恭敬敬地跪地参拜,口中高呼:“微臣贾政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康德帝抬起头,目光落在贾政身上,缓声问道:“贾爱卿,今日匆忙前来觐见,所为何事啊?”
贾政连忙答道:“回陛下,微臣府上有位名叫赵磊之人,经过不懈努力,成功研制出一种可用于修筑堤坝、铺设道路的神奇利器。微臣深知此乃利国利民之物,故而特地赶来献于陛下。”说罢,贾政又详细地向康德帝讲述了赵磊的身世背景以及研发水泥的艰辛历程。
康德帝听完贾政的叙述,脸上顿时露出欣喜之色。他激动地站起身来,急切地说道:“快!快命人将这水泥粉末送至皇宫内的那片空地之上,朕要亲自目睹这神奇之物的效果!”
只见那些太监们纷纷行动起来,他们谨遵贾政的指示与安排。首先将那河沙与细碎的石子小心翼翼地掺和在一起,接着倒入适量的水泥,再注入清澈的水。随后,他们手持工具开始不停地搅拌着这混合物,直至其变得均匀且细腻。
经过一番努力,这原本各自分散的材料终于融合成为一种全新的物质——混凝土。而这些太监们并没有停歇下来,他们继续分工合作,一部分人负责将混凝土浇灌到预先铺设好的路面模板之中,仔细地铺平、压实;另一部分则专注于塑造那个形似水桶的水池。
然而,由于混凝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干燥凝固,这个过程相对漫长。因此,尽管工作尚未全部完成,但考虑到实际情况,众人便请贾政先行返回休息,等待后续混凝土完全干燥后再做进一步的处理。
次日午后,阳光倾洒而下,给大地披上一层金辉。贾政面色凝重地领着赵磊,跟随着戴权的脚步,再次踏入了巍峨庄严的皇宫大门。此次入宫,乃是应康德帝之召,而赵磊则是被康德帝特意点名要贾政带来的人物。原来,赵磊此前所作的那几首诗词已然传遍整个京城,其才华横溢之名不胫而走,引得康德帝对这位“竹公子”心生好奇,想要亲自一见。
赵磊心中亦有些许忐忑,毕竟此番面圣非同小可。当他踏入宫门之后,不禁暗自将眼前所见与自已曾经游览过的故宫相互比较起来。他惊讶地发现,这个时代的皇宫竟与故宫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但同时又散发出一种无与伦比的威严气息,令人不禁心生敬畏之情。
一路行来,贾政与赵磊终于来到了御书房前。还未及进入,便听到屋内传来阵阵嘈杂之声。待二人步入其中,赵磊抬眼望去,只见偌大的御书房里人头攒动,好不热闹。仔细聆听众人的交谈,赵磊方才知晓这些人的身份:当中既有当朝阁老、六部尚书这样位高权重的大臣,更有三位器宇轩昂的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我在红楼做能臣》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