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0章 跟着我们走,有饭吃(1/3)
马友松努力打马狂奔,恨不得立刻飞回榆树湾村,去给村里人报信。
今年十八岁,他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一边打马,马友松一边思绪乱飞。
从记事儿起,他就没有吃过饱饭。
他印象最深的饭,是混合着三分杂粮、三分粗糠、四分野菜做成的杂和面饼子。
即便是这个,也不够吃。
一天只能吃两顿饭,每顿饭那样的杂和面饼子只有一个,咬一口,咀嚼一番之后,要伸着脖子才能咽下去,拉嗓子。
如果能有杂和面混合野菜煮成的粥往下顺一下,那就是极好的。
这几年村子里闹饥荒,更是连那样的杂面菜饼子,都吃不上了。
刚开始,娘去村外,跟人抢着挖野菜。
野菜挖光了,就到处剥树皮。
榆树皮剥下来,用碾子碾成粉面,省着吃,勉强让家里人不被饿死。
饿。
马友松记忆最深的,就是饿。
他每天晚上,饿得睡不着觉;早上,又是被饿醒;然后,要熬到中午,才能吃一点树皮粉面。
就在树皮粉面都要吃不上的时候,马友松甚至在琢磨着上太白山,去投靠土匪。
一旦落草为寇,就终身为寇,且世世代代难以洗白。
但是,没办法啊。
不落草为寇,就要被饿死。
在最绝望的关头,神仙显灵了。
神明大人赐下了米面,和干净的水。
他们村子,活过来了。
两个多月下来,村子里绿树成荫,渠水环绕。
地里长满了庄稼,人们住进了铁皮琉璃的房子,还有钢筋水泥的新房马上盖好。
人人能吃饱饭,个个能穿暖衣。
大家只要肯出力的,都有活干,每天都能拿回家粮食,吃不完,储存起来。
马友松家里的米缸,都存在了。他娘正高高兴兴地琢磨着,再去集市上买一个新米缸,要不然,再挣回家里的米面,都没地方放了。
这真是幸福的烦恼。
马友松的日子,从来没有这样快乐过。
这两个多月来,唯一让他们不安的,就是官府。
在他们村民们快要饿死的时候,看不到官府的人。
他们的日子过好了,有希望了……官府的人,反倒来了。不是来帮助他们,而是来破坏他们的好日子。
之前进村催征税银的官差,今天在路上劫掠他们商队的官兵……
可恨!
真是太可恨了!
马友松只要想一想,就恨得牙根痒痒。
马友松少年时,帮李家堡李举人家里放过几天马,那是因为他有个远房叔叔,在李举人家里做长工,推荐的他。
因此,他勉强会骑马,只是骑术不佳而已。
这次,他恰好跟着陈沣和李箭锋一起护送小货郎的商队。
因为他懂一点骑术,就被选中骑马回去报信。
马友松不敢走大路,因为大陆需要经过槐安城。
他抄小路,绕过槐安城。
小路颠簸,马跑起来要十分小心,马友松打起十二分精神来。
他的腰里配着一柄唐刀,旁边挂着几个二踢脚花炮,兜里放着一个打火机。
这些东西,足够他路上防身。
“马儿,你要快跑啊。”
“万一赵成他们糊弄不了狗官兵,狗官兵要去攻打咱们榆树湾村……我回去晚了,不能及时把消息带回去,可就成了村子里的罪人了。”
马友松心情焦急,恨不得肋生双翼。
他对这两个多月的日子,感到非常满意。
商队的消息早传回村子一刻,村子里就能早一刻做准备,应付起官兵来,就能更从容一些……
马友松狠下决心,他就是累死,也绝对不能在路上耽误时间。
啪。
马友松狠狠在战马屁股上抽了一鞭子,催赶马儿快跑。
……
张家村。
赵成和王全等人往回折返了数里地,就遇到了第一个村子。
周围,土黄色一片。
田地因为干旱而皲裂,地里看不到一棵禾苗。
极目之处,看不到一片绿色,所有的树都被扒光了皮,露出光秃秃、白花花的树干。
就连村外乱葬岗上的树,也没能幸免。
几百米外,乱葬岗上的尸臭味就迎风飘了过来。
连续几年天灾,让原本就缺粮贫困的庆阳府,完全陷入了绝境,直如一片人间炼狱一般。
村子里,听不到人说话的声音。
大街上,也看不到有人走动。
幸存的村民,都尽量躺着不动。
母亲每天早上太阳升起之后,就把孩子饿得奄奄一息的孩子从屋子里搬出来,放在太阳底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一触即发》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