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94章 扩充马队(1/2)
沈长发:“诸位不必如此。在我们榆树湾,不兴这个。咱们都是炎黄子孙。神明大人说了,炎黄子孙人人平等,除了祖宗父母,谁都不跪。”
说着,他示意一下。
旁边几个实习生立刻上前,将这八个总旗官扶了起来。
八个总旗官前途未卜,自然不敢站起,执意要跪下。
实习生:“我们这里人人平等,人跟人之间,是不用跪拜的。你进入我们榆树湾之后,看到过谁动不动就跪的吗?你们要想加入榆树湾,第一步就得改造思想。靠这种腐朽的旧思想,在我们榆树湾是行不通的。”
那八个总旗官互相看看。
他们进入榆树湾之后,的确没看到谁给谁下跪。
就连和谈期间,在会议室,榆树湾方所有人都是平等落座。
这八个总旗官没再坚持,怕惹人家不高兴。
陈婉儿:“你们如果真心想投靠过来,我们榆树湾愿意接收你们。而且,因为你们是投诚,并非战场被俘,所以,不用做战俘,不用劳改。”
他这句话一出口,八个总旗官在开心的同时,又有几分对前途未知的忐忑和慌张。
沈长发:“你们在朝廷当差时,待遇如何?”
一个胆子大的总旗官:“回里正大人的话,我们总旗官朝廷定的是月饷纹银七两零五百文,但我们一直都是领的半饷,且已经欠饷一年多。”
另一个总旗官:“这还是我们总旗官,下面小旗官欠饷更多。至于普通卫所兵、墩兵,他们根本就没有饷银可拿,一天能混上两顿饭,偶尔带回去一点粮食,就谢天谢地了。”
事实上,这两年陕西卫所兵的状况,比这两个总旗官说的还要更加糟糕。
卫所兵属于军户。
当朝实行屯田制,底层军户是没有自己的田地的。
他们战时打仗,平时屯田。名义上耕种的是朝廷的田地,事实上被将领们带回去,帮自家耕地,是出力不拿钱的免费长工。
所以,军户地位极低。
就连民户的普通老百姓,也瞧不起军户。民户家有女子要结亲的,都不愿嫁到军户家。
倒是有的民户,家里过分贫困,或者有儿子长得歪瓜裂枣、有残疾的,会娶军户家的女儿。
军户几乎没有自己的产业,全靠朝廷发的粮饷过活。
天启以来,陕西连年天灾,粮食绝收。
从崇祯年开始,国库日益空虚。庆阳府并非边镇,卫所兵欠饷非常严重。
发下来的一点钱粮,再被层层盘剥,真正到底层军户手中,连自己一个人糊口都做不到,更不要说养家。
军户多有被饿死的。
所以,每当有人揭竿而起,只要振臂一呼,就会有大批军户加入其中。
这就导致陕西的流贼根本就剿不灭,剿不完。
再加上这些军户虽然落魄,但他们祖祖辈辈都是打仗的,往往颇懂一些练兵,以及行军打仗之道。
加入流贼之后,往往能迅速形成一定的战斗力。
这些事情,沈长发等老人原先就能看出一些端倪。近来,神明大人给他们赐下资料,系统地讲解过。
所以,榆树湾众人都十分清楚。
沈长发:“你们都会骑战吗?”
还是那个胆子大的总旗官:“会。我们祖祖辈辈,都是做总旗官的。现在即便人吃不上饭,家里的战马也都养着呢。别的不敢说,骑马砍杀,是我们吃饭的本钱。”
沈长发:“好。你们到了榆树湾,你们的马,还是你们的;你们的刀,也还是你们的。至于你们的待遇,在榆树湾给你们翻上几番,每月发饷,粮十五石,而且,可以足额实发到手。你们几个,升任百人队长。可以从俘虏的官兵里挑选手下,每人组建一支百人的马队,你们可敢?”
几个总旗官闻言,都是一阵狂喜。
每月粮饷十五石。
这可是粮十五石,而不是银十五两。
上次粮价低至一两一石,似乎还是在天启年间。
今年粮价一路高涨,庆阳粮价,已至五两一石。
他们之前,每月一石粮都挣不到。
榆树湾开口就给十五石……
他们顿时觉得,来转投榆树湾真是对的。
更何况,榆树湾还承诺,他们以后可以胯下有马,手里有刀,组建百人队……一旦遇事,他们进可攻,退可走。
这自然是没有更好的了。
“大人信任,我们如何不敢?”
“自当肝脑涂地,以后这条命,就卖给榆树湾了。”
“……”
几个总旗官纷纷拍着胸脯发誓。
沈长发看向陈婉儿。
陈婉儿点头:“那就这样定了。榆树湾之战中,俘虏了不少官兵,还有你们这次来的那五百卫所兵,总共两千多人。你们可以从这些人里挑选。那些俘虏,凡是被你们选上的,就可以特赦,立刻结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一触即发》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