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15章 请沈知府做广告(1/3)
榆树湾,真的迎来了太平盛世。,微¨趣-晓·税¨ ~醉′薪\章\结_庚·薪,快?
崇祯四年的新年,终于如期而至。
为了响应玄清公的号召,同时也是为了展示榆树湾崇祯三年的发展成就,凝聚人心……榆树湾上下,为新年庆典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整条榆槐大道,两旁的路灯杆上,都插上了赤黄两色旗。
一眼望去,整整齐齐,鲜艳夺目。
榆树湾村、槐安城、太白城、庆阳府城……四座城中,更是彩旗飘飘,大街上挂满了大红灯笼。
庆阳府城为了迎接新年,也发起了一场“爱榆树湾卫生运动”,按照榆树湾的卫生标准,把全城打扫得干干净净。
庆阳府城,虽然理论上是归庆阳知府衙门管理,城头守军,也穿着鸳鸯战袄,是朝廷的卫所兵。
但事实上,庆阳府知府衙门,除了知府沈宏业之外,上下所有吏员,乃至门子,和洒扫的仆役……吃饭养家,都是靠拿榆树湾的补贴。
当然,这补贴不是白拿的。
他们只是在知府衙门点个卯而已,甚至,渐渐连点卯这个流程都省掉了。
庆阳府衙所有差事,事实上都已经转到“榆树湾行政中心驻庆阳府办事处”来处理了。
知府衙门的吏员,也都是为办事处工作。
崇祯三年腊月三十。
沈宏业一大早就被闹钟吵醒。
沈宏业身为知府,身边原本是不缺伺候的人的。
但随着榆树湾的崛起,用工成本越来越高,沈宏业也有些吃不消了。
且他觉得,床头放一个闹钟,别有一番风味。
榆树湾第一次规划建设正在进行,大批工厂拔地而起。
从榆树湾村到槐安城,从太白城经槐安城到庆阳府城……
宽阔的道路两边,除了刚刚建好的工厂,就是一座座正在建设中的厂房。
庆阳府不分男女,只要是十四岁以上,有劳动能力的,都可以找到活干。
而且,待遇非常好。
在榆树湾做事,工资几乎每月都涨。
现在,青壮男工的工资,每月普遍在八百元以上。
有技能的,或者是读书识字的,工资不会低于一千元。
这在以前,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一千元,就意味着一千斤粮食,折合六石有余。
一个人,每个月都能拿回家六七石粮食……足以养活十几口人了。
即便是青年女子,每月也能拿到六百元以上工资。
如果是进了制鞋厂、纺织厂,这样的好单位,每月挣得不比男子少。
兵工厂子弹和木柄手榴弹生产线上的女工,月收入能达到一千二……
真真是不可思议。?齐/盛.晓,说\蛧- .冕.废^阅^独¢
沈宏业府中,原本丫鬟仆从,车夫护院,用了三十多人。
这三十多人中,多半是他们家蓄养的家仆。
《大明律》有规定,百姓是不允许卖身为奴的;凡大明子民,也都不允许蓄养家奴。
但规定是规定,具体到社会现实中,遇上灾荒年,老百姓活不下去,能有机会以人身抵押借款,把自己卖身为奴的,都算是十分幸运的。
朝廷权贵以“自愿投靠”为名来蓄奴的,更是十分普遍。
比如嘉靖朝首辅严嵩,家里蓄奴就达两千余人。
沈宏业家里蓄养三十多人,本不算多。
但榆树湾有规定,凡炎黄子孙,人人平等。
沈家那些仆从,自从看了几天《新闻联播》之后,就渐渐管不住了。
沈宏业察觉到这个迹象之后,一度严禁家奴去城外看《新闻联播》。
但是,没用。
他总不能让所有家仆,连家门都不出。
各种传言,依旧会传到家里来。
榆树湾提倡“凡炎黄子孙,人人平等”,不许作践人,任何人都没有打骂别人的权力,即便是皇帝老儿,到了榆树湾,打骂别人,也是犯法的……
榆树湾给的工资高,随随便便找个工作,每月都能挣到好几百元……
最初,是知府宅一个犯了错的小厮,被沈夫人屋里大丫鬟打骂了一顿之后,当天晚上就逃掉了。
仅仅一个星期之后,那小厮穿着簇新的棉衣,骑着自行车回来,在衙门口耀武扬威,惹得府里众人一脸羡慕。
后来大家知道,那自行车是小厮借的。
但人家出去之后,很快找到工作,每月八百,每天只需要上八个小时班,周末还双休……
用榆树湾的话说,这是所有炎黄子孙应有的福利。
那小厮“荣归故里”,让沈家当天晚上,就跑了十几个仆役。
偏偏沈宏业什么也做不了。
如果是在外地,在朝廷真正能管辖的范围,他还能用卖身契来拿捏那些仆役,自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一触即发》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