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人类穿越了,却没带上我 > 第270章 文明发展的条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70章 文明发展的条件(1/2)

目录
好书推荐:

泽光文明是一个生活在沼泽、湖泊地带的族群。

他们居住在高脚屋中。

平时以打渔为生。

在母星上,他们就这样过了上万年。

甚至更久。

因为所处的环境缺乏木材、煤炭等燃料以及铜、铁、锡等矿石等原材料,他们并没有发展出像样的冶金业。

仅有的少量金属工具还是来源于铁陨石。

可以说。

他们是一个相当原始、落后的文明。

了解过很多文明的发展历史后,赵樾不禁为蓝星人类感到十分幸运。

蓝星的自然条件几乎可以说是专门为了文明生存、发展所精心打造的!

首先就是海洋与大陆的合理分布。

这是最不显眼却又极其重要的一环。

如果海洋面积过大,甚至整颗星球都被海水所覆盖,那么对于文明发展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

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下,文明要想掌握火、掌握金属冶炼技术几乎难于登天!

或许有人会说,火并不是文明发展的必需品。

蓝星就有科学家提出过各种假想。

比如生物冶金技术。

设想存在一些特殊的生物,它们可以吞噬掉金属矿物,然后在体内发生各种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

最终产出高品质的金属。

当然了。

这些金属或许是该生物的‘粑粑’,也可能是它们的乳汁或者津液。

反正无论是什么,文明可以豢养它们并得到金属就是了。

这种设想,有一定的合理性。

或许真的存在这样的生物。

也有文明从海洋中发展起来,甚至发展出高科技。

但是。

迄今为止,赵樾没有遇见过这样的文明。

他所知道的唯一一个类似文明,是某个生活在海洋中的兽人族文明。

对方之所以能在海洋中生存、发展,是因为他们本来就具有海洋生物的特征。

即便如此。

他们也没能迈入科技时代。

别说铁器,就连陶器都不存在。所有生产、生活工具,无一不是来自海洋生物骨骼、皮肤以及海底的一些石头、贝壳等。

而其他的文明。

全部类似蓝星人类!

先学会使用火,而后逐渐发展出制陶、冶金业,再一步步攀登科技树。

当然了,合理的陆地与海洋面积比例只是第一步。

陆地的分布状况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就比如蓝星的澳洲。

这样一块孤悬海外的岛屿,上面即便诞生了人类,发展出了文明,也只能闭门造车。

无法跟其他人交流。

从而获得快速发展。

所以直到大航海时代,澳洲土着仍然生活在部落时代。

说难听点。

与欧洲、亚洲的人类相比,落后了几万年!

甚至几十万年。

很多人对此可能没有概念。

那就是人类其实在部落时代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最广义的人类发展史有数百万年,即便狭义一些也有几万年,可人类的封建时代才多久?

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龙国,不过上下5000年!

至于科技时代更短,几百年而已。

所以,从部落时代到封建时代,是一次跨越式的发展。

可是那些不与外界交流的文明,大多没能跨过这一步!

这就是地理环境对文明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而如果所有大陆都合并在一起呢?

也非好事。

实际上。

蓝星在几亿年前就只有一块大陆。

它造成了一个很严重的后果。

那就是湿润的空气根本到达不了广袤无比的内陆地区,使得那里干旱无比,几乎没有生物能够生存!

更不可能发展出文明。

蓝星欧亚非三块大陆虽然分割开来,却又通过一些‘路桥’勾连在一起,南北美大陆同样如此。

甚至就连亚洲大陆与北美大陆也是若即若离。

在冰河期,很可能阿拉斯加与西伯利亚可以相互往来。

这就使得生活在各个大陆的人类总有机会相互往来、交流。

即便他们无法造出跨越重洋的大船,也能在漫长的岁月里一点点迁徙到新的大陆。

使得文明发生碰撞。

交流。

与融合。

这无疑极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在这一点上,人类是得天独厚的。

除此之外就是那些恰当分布的各种矿物以及大江大河。

为什么古老的文明通常发源于大河流域?

比如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古埃及发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人类穿越了,却没带上我》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