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胡睐的安排(1/2)
薛柔嘉许久没有清风道长的消息了,于是她写了一封信问候恩师。
清风道长很快给薛柔嘉回信了,在信中,清风道长说了一件有趣的事。
鸡鸣山的附近的县城叫兴城,这县城名听起来朝气蓬勃,可近来,县衙里的人却被折腾得苦不堪言,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便是新上任的县令胡睐。
胡睐,年近五十,稀疏的头发倔强地趴在他那油亮的头皮上,仿佛在坚守着最后的“阵地”。一双小眼睛总是闪烁着让人捉摸不透的光芒,每当他开口说话,那微微上扬的嘴角和刻意挺直的腰板,似乎在向被人宣告他的睿智和聪明。
胡睐上任的第一天,清晨的阳光还没来得及驱散县衙大堂的慵懒,胡睐就风风火火地进入了大堂,手里摇着一把纸扇,扯着嗓子喊道:大家都过来,有重要任务要布置!”县衙里的人都立即走向他,强打起精神围拢过来。
“咱们县里最近接了个任务,朝廷要求我们凑齐十万石粮草,时间紧。我思来想去,觉得咱们大家要紧密合作,一起完成任务。”胡睐顿了顿,眼神扫视一圈,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似乎已经看到了完成任务之后荣耀与嘉奖,完全没注意到手下人眼中的忧虑与无奈。
“小张,你虽然平时主要负责写文书,但这次你要走出县衙,去和老百姓宣传。我相信你口才不错,肯定能把百姓哄得开开心,自愿上交粮食。”胡睐说。
小张是个性格内向的文书,平时和文字打交道游刃有余,可一想到要去面对形形色色的百姓,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他刚想开口辩解几句,却被胡睐的眼神硬生生地堵了回去。
“小王,你去接待朝廷派下来的官员。别跟我说你没经验,年轻人就是要多锻炼,不懂就去学嘛。我看你平时挺机灵的,这点小事难不倒你。”胡睐又一次安排说。
小王是个刚入职不久的衙役,对接待官员可谓是一窍不通,他张了张嘴,声音却像被卡在了喉咙里,只能无助地看向周围的其他人。
最离谱的是给小李安排的任务。小李是个五大三粗的壮汉,在县衙里里主要负责抓捕和看管犯人,典型的“张飞”型人物。
胡睐却拍着小李的肩膀说:“小李啊,这次你也发挥发挥你的潜力,去做一些精细的撰写告示的活。我觉得你有这个天赋,只是没被发掘出来而已。”
小李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思议,他粗糙的大手不自觉地摸了摸后脑勺,结结巴巴地说:“胡大人……,我连毛笔都不太会用啊,这……这不是为难我吗?”
胡睐却不以为然地挥了挥手,说道:“这有什么难的?毛笔嘛,学一学就会了。我相信你,加油干!”
就这样,胡睐凭借着他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不容置疑”的领导权威,将任务胡乱地分配了下去,完全不考虑手下人的实际能力和背景。
在他看来,这是对手下人的“培养”,是让他们全面发展的“绝佳机会”,却不知这是一场将县衙推向混乱边缘的“闹剧”。
小张硬着头皮去和百姓沟通,结果在百姓的连番质问下,紧张得语无伦次,不仅没弄清楚百姓的想法,还差点和百姓大打出手,引得百姓对县衙大为不满,直接围攻到了县衙门前。
小王为了完成接待朝廷官员的任务,每天都觉得战战兢兢,可由于缺乏经验,面对朝廷派下来的官员时,不知道如何表现,使得朝廷官员觉得自己被怠慢了,发了好大一通火。
而小李这边,更是状况百出。他坐在书案前,看着笔墨纸砚,感觉就像是大脑被抽空一样。好不容易拿起了毛笔,画出来的线条却歪歪扭扭,比小孩子的涂鸦还要难看。他越着急就越出错,一天下来,连个简单的“告”字都没能写出来,还不小心把墨汁弄得到处都是,自己的脸也被墨汁染的像花猫一样。
整个县衙被胡睐这一番“胡乱指挥”搞得焦头烂额,士气低落。大家私下里都在抱怨,可又不敢公开违抗胡睐的命令,毕竟谁也不想得罪这位县太爷。
然而,胡睐对这一切却浑然不觉,或者说他根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决策有误。每天依旧在县衙里走来走去,催促着大家加快进度,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我这是为了大家好,你们还年轻,就是要多吃苦,多历练,才能成长得更快。”
随着朝廷要求的日期的临近,问题越来越严重。县衙内部矛盾不断激化,原本相互协作的氛围荡然无存。衙役们开始互相推诿责任,谁也不愿意再为这个注定失败的任务多付出一分努力。而胡睐却还在做着他的“春秋大梦”,期待着奇迹的发生。
终于,到了粮草交付的那一天,结果可想而知。朝廷派下来的官员看到那为数不多的粮草,当场拂袖而去,不仅拒绝押运,还扬言要将兴城县衙的“无能”行为曝光在整个大炎王朝境内,让他们以后再也没脸见人。知府得知此事后,雷霆震怒,将胡睐和所有衙役叫到知府衙门,进行了一场严厉训斥。
胡睐此时才如梦初醒,他看着面前垂头丧气的手下,又看了看脸色铁青的知府,想要为自己辩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我在古代当山长》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