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2章 大家都是善人(1/2)
“哎哟~刘大人里面请!翠云~翠云!快出来陪刘大人!”
迎春楼的门口,老鸨子看着一身便服的牛肉面走来两眼放光,这些天自从他们花钱修葺学堂登上了红榜之后,不知道有多少乐善好施的老爷们打着支持良心青楼的旗号来光顾他们家生意,这让他们迎春楼窑姐儿们的腰包都鼓了不少。
老鸨子都想好了,不就是慈善么,
以后每赚一笔钱都拿出来一部分来资助那些穷的揭不开锅的书生,让那些整天闲的没事干到处说闲话的家伙闭上自己的嘴。
元朝时期的读书人跟其他朝代读书人的待遇可不一样,
元朝自开国以来一直是武功盖世,蒙古铁蹄几乎踏遍了亚欧大陆,这导致了元朝掌握政权之后一直不太重视文化教育建设,尤其是蔑视汉族知识分子。
从元灭宋统治中原的不到百年,科举考试屡兴屡废一共只举办过16次,而现在脱脱还正处于因病辞职期间,导致科举再次被废止,这也是为什么牛肉面能够直接被伯颜图推举为县尹的原因。
因为元朝此时依旧是以举荐制为主,有一个蒙古贵族背书站台比什么四书五经都要更好使。
那些只知道读书却没有上升渠道的倒霉蛋们基本上混的跟乞丐一样,所以元朝就有一个‘九儒十丐’的说法,尤其是在北方这种经济不发达的地区,除非是官宦家的子弟,否则这些读书人一个个穷的叮当响,别说逛青楼了,就算是能不被饿死都算好事。
而元朝也很清楚这种堵死底层上层渠道的行为非常容易引起暴乱,所以元朝并没有一味的打压汉人,而是选择拉拢汉族官僚地主。
为了统治人数众多的汉人和各族劳动人民,元代不仅赋予蒙古贵族以种种特权,而且对各级官吏的犯罪宽大无边。
《元史?刑法志》《元典章》及《大元通制》的“职制”部分,大多数条文都是申明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用“禁止”“罪之”字样代替具体刑罚规定。这种模棱两可的规定,事实上是徒具条文而已。
少数有明确刑罚标准的条款,与《唐律》《明律》相比,在量刑轻重上也很悬殊。
如官吏枉法犯赃,《唐律》规定十五匹绞,《明律》规定八十贯绞,唐、明、清计赃方法不同,但量刑轻重大体相当,而元代法律却规定枉法犯赃一百贯以上杖一百零七。
又如泄露机密重事,依照《唐律》《明律》要处死刑,而元代法律只说“论罪”,并无科刑规定。再如官吏滥用权力逮捕监禁人,《唐律》《明律》均要杖八十,而元代法律规定笞十七,如此等等。
如果将《元律》与《唐律》《明律》有关官吏违法犯罪的相应或相近条款加以比较,便可以看到,元代法律在量刑上要轻得多。
在阶级社会中,民族压迫,实质上是个阶级压迫问题。这一点在元代法律中体现得十分明显、突出。
这也导致了元朝的地方官员的贪赃枉法尤为猖獗,哪怕是皇帝下达的赈灾粮款也能被这群官员们瓜分的一干二净。
之所以脱脱主张修筑河堤,治理黄河的改革政策会成为压垮元朝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正是因为如此。
而老鸨子之所以准备投资一下这些穷逼读书人,也是因为前两年脱脱上位的时候曾经想要重开科举选拔人才。
只可惜刚有了个苗头,脱脱就因病辞官了,但是科举终归是保留了下来,虽然依旧是充满了种族歧视的左右两榜,但是终究让这些穷酸秀才有了一丝鱼跃龙门的可能,所以在此时投资一下读书人顺便给自己的青楼打打广告还是很划算的。
此时牛肉面哈哈大笑着揽过自己的老相好翠云,一步三晃的朝着迎春楼中最大的包厢之中走去。
等到打开门,包间中坐满了十几个衣着光鲜的商人富户。
看着牛肉面到来,所有人都起身谄媚的迎了上来。
“刘大人啊,您设立的旃善亭可真是妙啊!我那绸缎铺子自从上了旃善亭的红榜,生意那是如日中天。以前啊,只有些老主顾来光顾,现在连邻县的客人都慕名而来,这可都多亏了大人您呐!”
“是啊,是啊。”其他商人纷纷附和。一个做珠宝生意的富商接着说:“我那珠宝行原本在这城中虽有些名声,但也只是小打小闹。自从上了旃善亭的榜,就好像被镀了一层金,大家都觉得我是个乐善好施的诚信商人,这买卖越做越大啦。”
牛肉面被商人们簇拥着走进包厢,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神色。他一屁股坐在主位上,翠云乖巧地坐在他身旁,为他斟酒。
牛肉面端起酒杯,轻抿一口,笑着说:“哈哈,本大人设立旃善亭,就是为了表彰各位的善举,让城中百姓都知晓各位的功德。只要各位继续行善,这红榜自然少不了你们的名字。”
这时,一个年轻些的商人小心翼翼地问道:“刘大人,不知这旃善亭下次评选的标准是否可以透露一二啊?我等也好有个努力的方向,争取一直为大人的善政增光添彩。”
牛肉面放下酒杯,清了清嗓子:“哼,这标准嘛,自然是看各位对这城中的贡献大小。不仅仅是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明:沙雕玩家入侵,老朱人麻了》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