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分卷阅读47(1/1)
上沉甸甸的铁桶。因为铁桶重, 往下一压, 那铁荆棘就直往人头皮里扎。
这是某些人想出来折磨人的法子,与“戴高帽”有异曲同工之妙。
苞米其实也有点后怕,可少年人哪能认怂?梗着脖子假装不屑,歪嘴“切”了一声:“鸭子你就是太怂!我都不稀得说你!”
冬菇赶紧打圆场。
虽然他们四个都是发小, 关系也一直保持得不错,可到底还是有点差别的。比如苞米和旱鸭小学毕业就回家挣工分了,家还是挨着的,虽然时常闹矛盾, 但说起感情,两人还是很亲近的。
而冬菇和江盛一起上了两年公社初中, 还都是住校,相比起另外两个,他们俩的感情又更深几分。
总体来说,因为从小学开始江盛就是他们抄作业的“恩公”,四个人里大家又隐隐以江盛为首。
农村的娃娃大部分都有各自的绰号,有的是别人取的,比如旱鸭。
也有家里父母长辈取的“贱名”,比如苞米和冬菇。
江盛原本也有个小伙伴们取的绰号,就是“恩公”,因为上小学的时候,班上有一多半的男生都要靠他抄作业。
这绰号,多少带着点江湖义气的玩笑调侃。
等后来长大了,大家就直接叫他名字了。
对于苞米和旱鸭的矛盾,江盛都没多在意,知道两人一会儿肯定和好。现在两人不吵了,江盛就顺势说起了自己在县高中的事。
“县高中的学校大门特别大,能抵得过至少四个小学校门,还高,往上面写大字肯定是要搭很高的楼梯的,比上粮仓倒粮的楼梯还得高几大截……”
冬菇他们虽然没有学习的心,却有一颗向往外面世界的心。
听着江盛说外面的一切,说学校,说老师,说文化馆,说百货大楼……
时不时就惊叹一声,或是凭着自己简单的想象力议论几句,十几里的山路在四个少年的脚下,还没热完身呢,就没了。
吃了江盛的瓜子,三人当然也不是白吃的,到了地儿以后,几人分工明确,冬菇带着板凳去占位置,江盛带着苞米和旱鸭寻了个角落,手脚麻利地将布袋里的瓜子蚕豆用提前拆开的报纸包起来。
一包一把的量,不算多。
卖得也不贵,开场的时候一包1分钱,等后面卖东西的多了,买东西的少了,就卖8厘一包,1.5分两包。
乡亲们可能舍不得买,但过来看电影的知青们肯定是会买的,这都是江盛他们兜售的经验,保管不会出岔子。
分装好后,三人迅速散开,挤进人群。
旱鸭和苞米主要向家境比较富裕,还带着小孩儿的村民兜售,江盛则是往知青扎堆的方向走。
因为看书借书的缘故,江盛跟附近几个大队的知青都挺熟的,偶有不认识的,一听江盛的名字,大概也能知道他。
倒不是江盛有多出名,只是下乡知青们的消遣实在太少,他们又是闲不下来的性子,一个个有空了总要串联一番。
在新鲜事被翻来覆去嚼个几年都不带换一换的年代,江盛的存在自然就被他们大队的知青给散播了出去。
知道他虽然是农村娃娃,却热爱看书,写得一手好字,现在还在县高中念书!
这简直就是他们遗落在农村的异父异母的亲兄弟,好同志啊!
因此看见江盛在学习之余,还来兜售零食给家里减轻负担,知青们甭管有钱还是没钱的,少不得掏钱照顾一下他的生意,顺带再聊一聊最近读了些什么书,哪里又来了新书能借一借。
对此,江盛虽然感谢他们的照顾,但提及借书,在有人询问他是否有新的借书渠道的时候,他还是隐瞒了鹿姝承诺给他借书的事。
不是他小气,实在是这群知青“rua”书的本事简直出神入化,他还真怕自己前脚把书借出去,后脚这书就出省了。
顶多也就是到时候让本队知根知底的知青们来他家里看书,还得是一本一本拿出来看,但凡同时拿出两本书来,江盛都得担心自己一个错眼,书就没了。
不出半小时,江盛带来的东西就都卖光了。
收获了5毛6分8厘。
江盛另外给冬菇他们三个一人各留了一包瓜子和蚕豆,将空了的布袋叠好往怀里一揣,就准备回去:“明早我还要早起回学校,就不跟你们一起看电影了,回头回家路上别瞎跑,最近田里可都蓄上水了。”
最后一点是对旱鸭交代的。
都说只有取错的名字,没有取错的外号。
按理来说江盛他们村有条大河绕过,小孩子从小就在水里玩到大,一个个都该是水鸭子的,可事有例外,人有特别,旱鸭子就是那个特别的小孩儿。
怎么都学不会游泳,一下水就跟石头一样直
不想错过《狸太守》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