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二十一章 瘟灾疑云 一(1/3)
短短数月,钱塘江边上的瘟疫已经蔓延到左近数十个州府郡县,死伤十余万人之众,而且染上瘟疫侥幸未死之人差不多也只能是终生瘫痪在床,因为一直没有药剂对症,时日长久之下,钱塘江边日渐开始民怨沸腾,混乱不安起来。
当今皇上在皇宫大殿中被杭州知府一封又一封的加急快报给弄的焦头烂额,御药房中日夜赶工研制出来的各样奇方无一起效也就算了,有些药方明明十分对症,千里迢迢送去钱塘江边,一剂下去却反而让染病之人登时气绝,如此之下钱塘江边民怨更加沸腾不堪,幸而今年钱塘江边粮米鱼虾存量还算富足,暂时还不会有聚众暴乱之忧。
但是满朝文武心中却都知道若是再这样放任瘟疫四下蔓延开去,钱塘江边必定会大乱,流民四散之下,瘟疫很快会蔓延至中原之地,现今大唐皇朝边境四外至少十数个番邦正在对中原之地虎视眈眈,若是这些番邦趁瘟疫横行之机入侵中原,简直是如入无人之境,如此皇朝千里江山岌岌可危,那些番邦之人可一点也不担心入侵中原之后自己也会染上瘟疫,因为他们到时只要将中原之地染上瘟疫的千万百姓尽数杀光即可。
所以在如此紧要情况之下,朝中文武百官中竟然有半数之人都开始劝说圣上亲自去九大门派相请那些修仙之人出手相助,这些修仙之人本就擅长炼制各样神奇仙丹,各门各派中必然也会收拢着不少灵丹妙药和珍奇秘方,其中必然有对症之药方可用,就算是他们不愿意平白将药方交出,圣上也可以亲口许下他们一些条件交换,料想不过是几个空挂名号的国师之位,无甚大碍,即是医治好瘟疫之后百姓对他们过分崇拜敬重,圣上威严之下,几个空挂名号的国师也未必能够在朝中翻起什么大浪。
在如此接连不断的苦口劝说下,当今皇上在半月之后终于决定要亲自去终南山上走一趟,虽然他近来对这些修仙之人心中并无任何好感,但是身为一个一介凡身的人间皇帝,这时也只能先顾及到这些人对自己的可用之处,毕竟修仙之体多半都是天生,当今皇上知道自己生来就是注定只能当一辈子凡夫俗子的,只是时常会以人定胜天这样的言词来安抚自己而已,他自来没有在心中避讳过自己始终无法和这些修仙之人在人世间平起平坐这样一个无奈事实。
当初在太华山上,父皇李渊曾经问过一位名叫金煌的仙人,问他世间既然已经有了那些隐遁深山的修仙门派,为什么却又横生出来佛道这样的尘世香火信奉,金煌那时只说这本来就是凡人代代相传的远古记忆,只是若无特殊情况,很难被偶然激发出来,而金煌所说的特殊情况,本该就是数千年间难免有少数修仙弟子违背禁令,和凡人结合生育下来一些智慧超常之人,这些人基因中代代相传的远古记忆会因此而被偶然激发出来,至于这些远古记忆到底是何来源,金煌那时并未多说,父皇也没有再过多追问,但是当今皇上却仍然是一直在心中好奇,心里也想着此次的终南山之行,说不定能顺便找到此疑问的最终答案。
因此上在三日之后,当今皇上即在文武百官随侍下亲自来到长安城外三十里开外的终南山上,公然拜见终南山上的碧云观中一位名叫清音的神秘仙人……
……
因为当今圣上亲自前来拜见,清音就破例在碧云观中接待了他,对当今圣上此番来意清音自然是在心里早已经心知肚明,因为虽然身在终南山上,他对现下正在钱塘江边蔓延肆虐的瘟疫之灾也是一清二楚,只是因为自从大唐皇朝一统天下之后,九大修仙门派弟子中即时常有人为了名利而去朝中担当国师之位,医治瘟疫本是这些身在凡尘的国师弟子本分,并不需要其余门派中人插手,此次钱塘江边瘟疫横行,死伤无数,也正说明修仙之人身怀奇能异术不假,但是也非是有求必应的神仙菩萨,至少眼前这个当朝皇上,也不会当真将九大修仙门派给当成是街边卖金刚大力丸的,只要一丸子下肚就能药到病除,包治百病。
皇上心知因为修仙之人天生体质殊异,和人间凡夫本来即不是一族,本没义务主动插手此次瘟疫之灾,而且自己现下也确是拿不出来什么足够诱人的交易条件,即是亲口许下半壁江山,对这些修仙之人又有何诱惑之处,只是既然人请不动,那以十万两金银向他们讨买一些能可暂时保命的续命仙丹总该还不成什么问题。
因为皇上态度非常恳切,所以清音也不好当面推辞什么,其实修仙之人本不需要多少金银钱财,但是因为时常要在自家门派山下左近百姓遭遇灾劫困顿时出手救济,所以也不介意手头上多些金银财物以备不时之需,所以此番交易当即言定,皇上以十万两金银相赠,换取碧云观中十万粒延命药丹,这些延命药丹可以保染病之人三月性命,三月之内,兴许皇上就可以另行找到办法解除此次瘟疫之灾。
虽然钱塘江边现下染上瘟疫之人已经远远超过十万,但是皇上在得到十万粒丹药之后还是匆匆在碧云观中拜别了清音下山回转来长安城中,他当即命手下御医将这十万粒药丹尽快送去钱塘江边,但是不必每人一粒分食,而是将数十粒药丹一起放入药罐之中熬成汤剂,如此即可供百人分喝,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神封罪烙沧云纪》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