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四十二章 炼钢炉(1/2)
外边转了一圈,穿的又厚,两人回到大院时已经出了一身细汗。
向道在前边牵马往马厩去,薛普就抱着那条狗在后边跟着。
“老师,它的腿还能好吗?”薛普问道。
“不知道!我又不是兽医。”
“那怎么办,不用管它吗?”
“一会儿我找个夹板,给它腿固定一下,剩下的就看它自己了。”
把马拴好,向道去找了绳子,先把狗捆到桌子上,然后开始给它接骨……
向道当然是不会接骨的,只是把断开的骨头大概对齐,然后用两块木条固定,绳子绑好。
让他惊讶的是,那狗明明疼得发抖,却只是低声哼唧,没怎么挣扎。
薛普找来早上的剩菜喂给它,这狗胃口倒是挺好,转眼就吃光了。
向道拍拍手站起来,道:“行了,你就负责照顾它吧,记得保持好卫生。”
……
除夕夜,向道是跟薛普还有那条狗一块度过的,听着有点悲伤,实际倒也还好,只是稍微有些无聊。
正月初九,向道的大作终于完成。
在封面最后写下:科学通识。
这本书包含了截止到十九世纪中期,世界科学界在数学,物理,化学等领域的理论成果,除去公式跟图例,总字数依然达到了二十五万字。
能把十九世纪的科学发展情况记得这么清楚,还多亏他读大学时选修了一门科学史的课,没想到这会儿倒是用上了。
对这本书,向道的期望是它能起到通识教材的作用。毕竟他自己能教的学生有限,而工业是需要大量理工人才的,那么一本优秀的,能让人自学的教材就很重要了。
不过,就在向道准备印刷时,却出了问题。
问了县城的书坊,对方说他们接不了这活,因为二十五万字的书,一个熟练刻工得刻七年!
更不要说里边还有那么多公式跟图,真要全刻下来,那十年都打不住。
印刷行不通,那么就只能人手抄了。
向道找了几个大龄落第书生,以每个月五两银子的价钱雇他们抄(繁体字)。
当然了,那些公式跟图他们看不懂,向道担心出现错误,只能空着由自己来写。
等向道忙完这些,半个月的假期也结束了,少年们陆续归来。
向道早早的站到门口,就像幼儿园的老师那样,亲自迎接每个人。
隔着老远,他就看到了冯坦。这小子骑着毛驴,低着头,手指不停的比划着什么,这是陷入深度思考的表现。
这小子,近来越发不正常了。
“冯坦,到地方了!”向道喊道。
冯坦跟没听到似的,头也不抬。
驴倒是认路,径直进了门,直奔马厩。
向道有些不放心,跟了过去。
驴来到马厩,找到自己的位置,就开始吃备好的饲料。
冯坦依然坐在驴背上,又开始嘟囔些含糊不清的话来。
向道侧耳细听,只听到了电阻俩字。
“我知道了!”
冯坦突然大喊一声,猛的坐直,差点没从驴背上掉下来。
“你知道什么了?”向道好奇道。
冯坦从驴背上跳下来,激动道:“我想到了一个造灵敏秤法子,要用电,用电!”
“怎么说?”
“物体的电阻大小跟其长度成正比,跟截面积成反比,那么可以根据这个原理,在一种有弹性的材料下边挂上所要称重的物体,物体质量减小会使电阻也变小,这样就能通过电阻来观察物体重量的变化了。要是活物真有魂儿,那死的时候会变轻,电阻就会变小。”
“呃……”
向道无奈,这家伙怎么还想着测魂儿呢!
利用电阻变化来显示重量变化,这是电子秤的原理,可惜,冯坦说的思路不大可行。就算可行也没那个条件啊,那是二十世纪才发明的东西好不好!
向道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你说的很有道理,但问题是,你没有测量仪器,对电的了解也太少。所以啊,你可以试着往电这方面研究研究,没准真能做出来这种秤呢?”
冯坦目光炯炯,点头道:“你说的对,我会做出来的。”
……
时间来到二月,寒冬渐远,春风如约而至,有些草木悄悄露出了嫩芽。
正是: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向道的炼钢炉设计图也完成了。
对炼钢,他懂的真不多。
他只是在上金属材料这部分课程时听老师简单说过几句,知道十九世纪的主流炼钢法是转炉炼钢法跟平炉炼钢法。一个是往铁水里吹空气,一个好像是用煤气炼钢……
详细内容他记不清了,但明白这两种方式的原理。
往铁水里吹空气,是要用氧气氧化磷硫等有害杂质,使其变成不溶于铁水的炉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乔家大院:清末之大科学时代》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