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二十七章 救人(1/2)
在江边小码头附近,赵子笙和王佳怡猫在一个隐蔽角落里,目不转睛地盯着日军的一举一动。
赵子笙眉头微皱,压低声音对王佳怡说:“王小姐,你瞧,那些小鬼子检查船只的法子,看似乱得像一团麻,实则暗藏玄机。他们专挑载货多的,还有从特定方向来的船,这不明摆着在摸咱抗日力量补给线的底嘛!”
王佳怡轻咬嘴唇,微微点头:“没错,这情报得赶紧告诉组织。哎,你瞅那个日军小头目,每次检查都在小本子上写写画画的,那本子里保不准有啥要命的情报呢!要是能弄到手就好了,可太难了。”
赵子笙顺着她的目光看去,手摸着下巴,沉思片刻后道:“这招太险,那小头目周围的护卫就跟狼狗似的,一步不离。咱得另辟蹊径,比如找找那些常被鬼子检查的船夫,从他们嘴里撬出鬼子都问了啥。”
王佳怡眼睛一亮:“这主意妙!我认识个船夫,那是个硬骨头,对鬼子的恶行恨得牙痒痒,咱可以试着找他唠唠。”
正说着,远处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只见几个日军如恶狼般,正粗暴地拽着一位老人,老人的包袱撒了一地,嘴里不停地哀求着:“太君,我不是,我真不是啊!”
赵子笙气得脸都红了,拳头攥得咯咯响,眼里像要喷出火来:“这些畜生,大白天的就这么欺负老百姓,还有没有王法了!”
王佳怡急忙拉住他的胳膊:“赵先生,冷静!咱现在不能暴露,得想办法救老人家。”
赵子笙狠狠咬了咬牙,强压怒火:“你在这儿待着,别乱动,我去看看有没有空子可钻。”
他悄悄绕到附近的一条小巷子里,定了定神,然后装作路人,不慌不忙地朝日军走去,用流利的日语喊道:“你们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对待一位老人?”
日军士兵歪着头,满脸不屑地瞥了他一眼:“哼,我们怀疑他是抗日分子,关你屁事!”
赵子笙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已保持镇定,大声说道:“我是和皇军合作的人,我们倡导的是东亚共荣,你们这么做,只会让老百姓对皇军心生怨恨,这老人瘦得皮包骨头,弱不禁风的,哪像抗日分子?你们这么胡来,会引起民众恐慌,对皇军的统治不利!”
日军士兵听了,有些犹豫,互相对视了几眼。这时,日军小头目走了过来,眼神像刀子一样在赵子笙身上刮来刮去,冷冷地问:“你有什么证据证明他不是?”
赵子笙挺了挺胸膛,不卑不亢地回答:“太君,您看这老人,走路都颤颤巍巍的,风一吹都能倒,他哪有那力气搞抗日?要是随随便便抓人,只会激起更多人的反抗,这不是给皇军找麻烦嘛。而且,我在城里有自已的眼线,要是这老头有问题,我早就知道了。”
日军小头目盯着赵子笙看了好一会儿,眉头皱成了疙瘩,最后挥了挥手:“放了他吧。”
赵子笙暗暗松了口气,赶忙上前扶起老人,帮他捡起包袱,小声说:“老人家,别磨蹭,快走!”
老人哆哆嗦嗦地抓住赵子笙的手,老泪纵横:“恩人呐,你是好人,好人啊!” 说完,蹒跚着快步离开。
赵子笙回到王佳怡身边,王佳怡眼中满是担忧和敬佩,她拍了拍胸口:“赵先生,你可真大胆,刚才可把我吓死了,这要是被发现,咱俩都得完蛋。”
赵子笙神色严肃:“看到百姓受苦,我不能眼睁睁不管。咱们得抓紧行动,早点把小鬼子赶出中国,不能再让老百姓遭这份罪了。”
王佳怡出生在一个满是墨香的门第,家里的氛围就像春日暖阳般开明又爱国。父亲是大学里有名的学者,整日埋头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那些古老的智慧在他的脑海里就像璀璨的星辰。母亲呢,是个菩萨心肠的人,又坚韧得像山里的翠竹,总是热心地参与慈善,救济那些因战乱流离失所的可怜人。
在这样的家庭滋养下,王佳怡从小就泡在书堆里,对中国古典文学那是熟稔于心。父亲就像一座灯塔,让她明白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就像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每个人的肩头,每个人都有责任去扛起。日军刚侵华那会,家乡就被战火点燃了,她亲眼看到鬼子的暴行,那些画面就像噩梦一样缠着她,也在她心里种下了抗日的火种。
长大后,王佳怡离开家乡去求学。在学校里,她就像一只渴望知识的鸟儿,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还有那些先进的思想,就像一道道光照进了她的世界。她一头扎进学生运动里,凭着自已的机灵劲儿和一腔热血,为抗日宣传和物资筹集忙前忙后。后来,她出众的能力和在学生中的威望,就像两块敲门砖,让她顺利加入了地下党,成了一名信念如钢的共产主义战士。在江陵城的大街小巷里,她就像一只轻盈的蝴蝶,凭借着良好的出身和学识培养出的高雅气质,巧妙地和各界人士打交道,为传递情报和组织抗日活动立下了汗马功劳。
王佳怡对赵子笙是有好感的,这个男人就像一团火,勇敢又有正义感。可他的身份就像一团迷雾,让她不敢轻易靠近。更何况,今天她身上还带着一份紧急情报,就像怀揣着一颗随时会爆炸的炸弹,容不得半点差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洛海迷失》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