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三十二章《韩魏结盟救大梁》(1/2)
桂陵一役,直接决定了整个战国的走向。在桂陵之役之前,魏国是绝对的第一强国,既从战国开始至现在,魏国都是绝对的霸主,但这一场惨败之后,魏国强还是齐国强,却有了不同的答案。
魏罃紧急召开朝会,于朝会之上,大怒且骂到,“孙膑刖夫,竟然回魏复仇庞涓;可恨齐国,竟然敢与大魏为敌,竟然能斩我6万武卒!”魏罃急得在大殿里来回走动,怒不可遏。
魏相王错上前一步说,“君上,庞涓被俘,6万士兵被齐军绞灭,而田忌、孙膑之军将携余威来攻我大梁,此时当求学赵国救外援来救大梁了。”
长史令白圭附议,“此番大战,魏、赵、楚、卫、宋,皆卷入,于我魏国近邻而言,未卷入者唯剩韩国、秦国。若求外援,必此两国。而秦国为虎狼之国,且秦国与我魏国,也是多年世仇,河西之地为魏秦两国之死结,两国也多有争战。眼下,只有一个救命稻草了,这便就是韩国。”
魏罃也终于慢慢冷静了下来,与其着急,倒不如想一些办法。便问到,“谁可使韩国?”
满朝上下,此时竟然无一人应声。应当说,早前之吴起,当世之卫鞅、孙膑,世之英才皆离魏国而去,魏国庙堂已经缺少真正的大才了。不重视人才的朝廷,到头来就会被冷落,最终就会因为人才的缺少而缺少担当,也会因为人才的缺少而让国运衰败。魏国朝堂之上此时的冷场,便是没有人担当、没有人挑重担的一个写照。
但是,作为一国之君,此时却不能不找人来挑起这个担子,且要对挑担者下死命令。
魏罃又沉默了一会,说到,“既然此事是白圭大人提出来的,索性,出使韩国之重任便由白大人来完成。且寡人在此声明,此魏国生死存亡之时刻,望汝不辱使命,携手韩国援军归魏,以护我大梁之平安。”
白圭说到底是聪明之人,但当前的职务决定了他不会自行站出来去挑头出使韩国——有相国王错在,他一小小长史令自然是可以不担当的。见魏罃将重任交付于自己,自己也缺少一个真正能使展自己才会的机会。白圭便慨然应允,“定不辱君上使命。”
白圭停顿了一下,又说到,“臣此去韩国,军事方面也不可等闲,大梁可集结安邑、少梁、毕城等各地守军来救援我大梁,每城来一至两万,大梁即可解危。”
白圭这样的对策,令魏罃刮目,他又看了看王错,感觉此时的相国应当换人了。但需要大梁经受过此难之后再换,稳定一下朝野,白圭将是相国的不二人选。
魏罃说到,“大善!着安邑、少梁、毕城每一城驰援大梁各2万人马,违令者,灭族!白圭,还是你来安排这件事吧,完成之后再去韩国。”
白圭草拟了往各城发的调兵信函,教哨马发送至各城。
当孙膑、田忌之大军即将来到大梁之时,魏国其他几个城的守军也已经来到大梁附近。看来,大国就是大国,偶尔的战略失误,断不足以灭国。赵国是如此,魏国更是如此。
齐军、魏军,已然在大梁城下集结了十几万的军队,似乎又将会有一场大战在这中原大地上发生。
且说白圭一行来到韩国新郑。
新郑宫城之中,韩昭侯威风凛凛,相国申不害浓眉大眼,一表人才,位于百官之最前列。没错,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说到的在稷下学宫露过一面的法家人士申不害,他本为郑国人,郑国被韩国所灭,也便成为韩国人,回韩国效命,以韩国为平台实施变法,也便成了他的家国情怀。
白圭见状行礼,并说明来韩国之意——救大梁,抗齐军。
韩昭侯将身了向前一探,笑到,“大魏国也有落难求人之时吗?三家分晋以来,魏国常以三晋之首领自居,略赵与韩之地经常之事,今又伐邯郸自取其祸,人家赵国都请了齐国和楚国,魏国到现在才想到了韩国,真是让人感觉好笑。”
申不害向白圭施礼道,“听闻白圭先生既在魏国为臣,又于列国经商。既然如此,不害问魏使,若韩国救魏国,有什么好处,用商人的话来问,就是对韩国有什么利好?”
白圭亦然大笑,“申子果然是万花筒,白某人做的一点小事情,却也劳申子费心了。既然说到韩国救大梁得到什么样的好处,依白圭来看,好处至少有三:一者,东周之地,魏国可以让天子成全韩国,白圭知道,魏赵齐楚卷入大战,而韩国亦没有闲着,侵东周之陵观、廪丘等地,想来韩国也真是大胆,天子之地也敢争夺,此行,天子必不饶之,周虽不足惧,但也怕某诸侯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若魏侯出面调停天子,韩国所夺此两地,皆可保矣,此为一;二者,魏国之前占领韩国之宅阳城,亦可复还韩国;三者,韩国本为小国,面积不及魏、齐之二分之一,若齐胜魏,则首先就是要灭宋、卫,其次便是要灭你韩国,为自国之前途计,韩国也应当出兵大梁。”
白圭为商人,能言善辩,这一番说辞,竟说得韩国庙堂上下无语了。
但是,韩昭侯并不想此时就如此爽快的答应白圭与魏国,便说,我韩国再行商议之后,与魏使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威宣明扬》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