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三十五章《援军未到齐国败》(1/2)
公元前352年春,孙膑、田忌将齐军6万余人撤至襄陵一带。田忌、孙膑只有屈屈6万人,而魏军、韩军已然集结了超过10万兵马,田忌、孙膑两人深知不能和韩魏联军硬打,否则,齐军必将惨败。于是,在襄陵一带暂时安营扎寨。
此时的田因齐,在听到桂陵之战之中擒获魏国大元帅庞涓之后,兴奋异常,与邹忌等文臣一同来到高唐督战。若田忌、孙膑能够归来,必出门30里以迎接;同时,因齐考虑,若再有军资需求,也可及时补充。
此时的因齐,已然知道了魏国与韩国已经联盟并集结10万大军的消息。
邹忌向田因齐汇报,“君上,田忌、孙膑已然在桂陵之战中取得全胜,而魏韩现又结盟,当此之时,臣建议,可以撤回齐军,以防魏韩反扑,使我齐军受挫!”
因齐也明白这样的道理,见好就收就是胜利,战争这么打下去,齐军可能将会转胜为败——这自然不是齐国想看到的结果。便回答到,“寡人也是这样认为的,这样吧,相国可以草拟寡人书信,叫田忌、孙膑撤兵归齐。”
邹忌应声道,“嗨”,便去起草书信去了。
很快,邹忌将写好的书信教给一名叫牟辛的中大夫手中,命其迅速送至田忌处。又另嘱咐到,“若田忌有回信,或有其他需求,先报于我处,我自会处理,若有必要,必向君上禀报。”牟辛领命而去。
一日后,田忌接到了撤兵的信帛,遂与孙膑进行商议。
孙膑沉思片刻,回应到,“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军深入魏国腹地,自然有诸多的风险。且魏韩联军已向襄陵方向进驻,对我军来说,多有不利。但总体来看,只要我军能撑住一至三个月,然后楚国攻下睢阳之后再行北上,秦国攻下少梁之后,若能攻取安邑,魏国一半国土已入他国之手,魏国庙堂必大乱。我齐军若能坚持到那时,便可一取攻破大梁,灭掉这中原第一霸主。但问题是,秦国正值变法之紧张时刻,楚国亦不想深入中原,求战欲望并不如我齐国,能坚持多久,都是未知之数。”
田忌说到,“君上要我撤兵,但依军师之分析,齐军再多撑一段时间便可能获得大利。这样吧,我们现在上书君上,先不撤兵,但要齐军给予我国补充,一者,至少补充3万兵马;二者,必须补充半年粮草。”
孙膑同意。
田忌教人起草与因齐的书信,又唤牟辛入军帐。交待曰,“此信务必交于君上。烦劳大夫了。”
牟辛应允而出。然而,谁能想到,这位牟辛却心怀鬼胎。
牟辛入高唐之后,将信递于邹忌处。
邹忌、段干朋均阅信毕。段干朋说到,“君上让田忌回,田忌让君上增兵,即便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这里面也有许多危机。”
邹忌等一干文臣,本就反对田忌围魏救赵,而田忌与孙膑打赢桂陵道之役、俘获庞涓之后,邹忌更是不悦。自古以来,将相难合,邹忌自身对于“将相难和”更是有自己的自卑之处。田忌、田朌等武将都为田氏宗族,孙膑为名门孙武之后,两者在齐国树大根深,而邹忌本生在邹国,入临淄时日不多,更是国人出身,若田忌携胜绩、俘庞涓之业绩归来,恐怕自己相国之位将不保,至少会在因齐面前有失宠的可能。
——这便是嫉妒。尤其是在权力面前,邹忌固然是能吏、强臣,但毕竟自己只是文臣出身,不能领兵打仗,更加上,在春秋战国时代,非常流行“出将入相”,自己极有可能失掉这用心得来的大国相邦的地位。
而段干朋、牟辛也是同样的境遇,他们都是文官,都不是田氏宗族……应该说,此时此刻的齐国庙堂,已然有了两种斗争,一是文臣和武将的分争,二是田氏宗族和外臣之间的斗争。无论齐国是否强大,是否民主,是否文明,只要是在官场,只要有权力,这样的斗争都不可避免地出现。
此时邹忌与两人小声说到,“如果高唐向田忌、孙膑处增兵增粮,田忌携大胜之绩归来,则齐国庙堂必为田忌、孙膑等人的天下,我等在齐君面前,恐怕都不能抬得起头来。”
大夫牟辛忽然意识到了这一点,“田忌与君上同为田氏后裔,而这战国时代,兄弟之间篡位者比比皆是,我等也当为君上考虑好这一点。”
这时,因嫉妒而引发的性恶,完全在邹忌的内心深处爆发了出来,“这样吧,牟辛大夫,你记得,你从来没有接到过田忌的求增兵的信,我们仨人一同去与因齐说,只言田忌不想退兵回齐国,不言增兵增粮之事。”
段干朋也冷笑到,“倾举国之兵,成人一之绩,田忌、孙膑想得太美了。”
邹忌作为丞相,也就是百官之首,与段干朋和牟辛两位大夫,敲定了说服因齐以及中伤田忌、孙膑之言语。于当天晚上,便去见了田因齐。
邹忌说到,“田忌将军打了胜仗,恐怕内心膨胀,意欲吞掉魏国。因此,并不想撤兵。”
因齐理解地说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田忌可能有自己的考虑,更加上有军师在,相信田忌也会理性的带兵打仗,不会打败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威宣明扬》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