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四十三章《临淄庙堂争议起》(1/2)
淄水潺潺,阳光暖暖。
近临淄水的临淄城,在秋日初晨中显得分外安静。
然而,此时的齐国庙堂,却正在因为一件国际事务而起了巨大的争议。
此时的田因齐已然十分老成,较之于刚刚登上君位之时已然成熟稳健了许多。邹忌、段干朋等文臣居左,田忌、田朌等居右。
这时,庙堂中已经多了两位少年,两人一人约十三四岁的样子,另一人约十一二岁的样子。两人虽然都未成年,但都已然是风度翩翩。
没错,其中一少年,不是别人,正是因齐之长子——因辟疆。因辟疆为文臣装束,因拜拜邹忌为师,邹忌也便还有另外一个职务——太子傅。
另一位少年,是因齐另外一子,即公子田婴。田婴喜武,少年老成,自幼习兵法,年幼之时,孙膑入齐之后拜孙膑为师。
两人因均未及加冠年龄,均为束发,但定眼一看,却已是少年英雄。
田因齐现在手里已经拿着两份文书,一份是天子下达的讨贼诏书,另一份则是韩国的求助信。因齐用阴沉的语气问到,“魏罃僭越,称霸称王,于成周辱天子,天子诏命天下诸侯共讨国贼;韩国奉诏伐魏,却因军力不济,惹火上身,现又求助于我大齐,诸位议一议,当下之齐国,该当如何步棋?”
上大夫段干朋上前一步说到,“魏韩相战,与我大齐并不关系。我齐国位居东方,且相国颁的许多新法正在实施过程中,此时之齐国,当学秦国,续力为上,拒绝参战,以求继续壮大。”
邹忌亦上前一步说到,“臣亦不建议出战魏国。一者,正如上大夫所讲,齐国当休养生息;二是,韩国比魏国更远,要救也应该是求助于秦国;三者,上次与魏国之交手,虽然桂陵一役取得胜利,但前前后后我大齐也至少折损了三万人马;四者,齐国只有做大,才可一举而灭魏并一统天下;五者,就魏国而言,魏国此时号称带甲三十六万,而我齐国全境之内不过二十万,与魏国树敌,无异以卵击石。特此,臣建议不战。”
田忌在一旁听不下去了,在他的心目中,这些文臣就知道偏安一隅,于临淄城内享乐,完全不顾战国之局势,而作为武将,他们的职责就是带兵打仗,就是要保护国家、就是要维护秩序,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君主称王称霸。
因此,田忌站来说,“启禀君上,大争之世,弱肉强食,即便我大齐不主动击魏,依魏罃与魏国之作派,迟早也会攻我大齐。而在这乱世之中,臣建议,抓住魏韩一较高下之良机,再次伐魏,以灭魏王之嚣张气焰!”
因齐看到自己的庙堂之中,文臣与武将竟然持着完全不同甚至是相反的观点,不由地也矛盾起来。而且,邹忌、段干朋说的也并非不在理——这样的战争,本就与齐国无关,齐国又何必掺和其中呢,而战争就是劳民伤财,打仗打的就是财富和生命,作为一国君主,既然要实行仁政,就不能不顾齐国国人的生死……
公子田婴突然站出来说话了,启禀君父,“依儿臣之建议,当战。战国时代就是要战,不战不足以存于世。战国就是弱肉强食,有时想躲都躲不掉。魏国不仁不义,称王冒进,此国已成列国讨伐之目标。又加上有军师孙膑先生在,有田忌公父在,有大齐技击在,君父何愁不破魏军,魏王何愁不向我大齐称臣!”
让魏王称臣——听到这样的惊人之语,整个齐国庙堂已经沸腾了。
首先,让魏王称臣,那齐国国君必然要高于王才行,魏国乃当世第一强国,打败了魏国,那齐国便是战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了。此等战绩,恐怕可以和齐桓公并肩了。
而说出这话的,竟然是一位只有十一二岁的孩子。田婴此举,也深得因齐敬佩,可以刮目相看了。
作为因齐来说,他是一国君主,听到自己的儿子田婴一番慷慨陈词,听到要打败魏王的豪言壮志,自己的内心也不自觉得沸腾了起来,而这就是豪情万丈。
田因齐想到了自己于君父临终之前的承诺——要让齐国强大,不仅仅是要民富国富,更是要成为战国的霸主。因此,因齐已然有了一个很明确的主意,攻打魏国。但是,于庙堂之中,他不能直接表态,这样一来就太伤邹忌等人的面子了。邹忌作为相国,仍然是十分受因齐欣赏的。
他平静地说,“此事需与军师商议后再行决断!散朝。”
不过,在因齐的表情中,邹忌、段干朋等人看到了因齐的主意,他听到了田婴的豪言壮语,也感觉到田婴在气势上完全压住了自己的徒弟——田辟疆。而田辟疆是太子,田婴是公子,公子见解若比太子还要高明,对于太子位来讲,显然并非好事。于是邹忌对于这样一场即将来临的战争,内心里充满着矛盾的心理。
邹忌不希望自己在君主面前受到冷落,不希望王室成员田忌受到更大的恩宠,不希望自己的学生田辟疆受冷落,更惧于自己的政治前途被中断,于是,邹忌的内心是难受的——是的,他并不想让齐国在这场战争赢下来,即便是桂陵一役中,自己动了手脚,有的人甚至付出的被杀的代价,为了自己职位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威宣明扬》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