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65章 如何收场(1/2)
囚禁亲生父亲,残害兄长,屠杀皇族血脉——这些罪行如同一道道烙印刻在赵锴心中。
蔡太师的意思再明白不过,是要身为皇帝的他放下尊严,主动向儿子低头认错,并将其召回皇宫,册封为太子,从而将西凉的战果尽数揽入大安囊中。
可是,这样的设想首先取决于林乾是否愿意接受,其次,对赵锴本人而言,更是难以跨越的心理障碍,他无论如何也无法忍受去向自己的儿子卑躬屈膝地赔礼道歉。
“陛下,开创盛世强国抑或导致百姓流离失所,仅在一念之间。”蔡太师不顾一切地跪倒在地,力谏道,“臣大胆进言,请陛下以国家大局为重,务必设法与林王消除误会,使其回归大安。”
尽管清楚这位重视颜面的皇帝极有可能拒绝,但蔡太师仍坚持恳求。
同时,一些秉持实用主义的大臣也纷纷加入恳求的队伍,共同呼吁:“恳请陛下以天下黎民福祉为重,尽快与林王殿下沟通误会,接回他们母子二人。”
人群中,吴王赵新和康王父子挺立其中,面色难堪至极。他们惊愕于部分大臣竟为了保全自身利益,竟会极力劝说皇帝向自己的儿子低头。
赵锴倚靠在龙椅上,审视着殿下的群臣,疲倦而又无力地回应:“此事朕需要好好斟酌,暂且搁置,待日后决定。半月前朕已暗中联络岭南土司,先听听他们的态度。”
话语刚落,赵锴闭目挥袖,示意退朝。众臣面面相觑,各自惋惜摇头,相继退出紫寰殿。
稍作停留后,赵锴起身,离开大殿,前往东华殿。在那里,段鸿讲述了他的所见所闻。当得知林乾居然连金国也已兼并的消息时,赵玄顿时从床榻上兴奋地坐了起来,病态苍白的脸庞因激动而泛起了红光。
“正是如此,陛下,这些都是十皇子亲自见证的,当时情形十分危急。”段鸿笑着证实道。
赵玄用力拍了拍大腿,浑浊的双眼闪烁着泪光,欣慰地感叹道:“这才是朕的孙子,做得好哇!”
段鸿犹豫了一下,继续道:“目前朝廷内部意见分歧严重,以蔡太师为首的官员主张与林王殿下和解,以避免内战的发生;而以康王赵苟为代表的部分人,则坚决建议朝廷铲除林王这一隐患。”
赵玄冷笑一声,不满地说:“赵锴这个逆子,真是越来越不明智。
区区一个道歉,就能换回金国和西域的疆域,这等划算的交易,他却非要和自己的儿子较劲,如今,朕那孙子的能力远胜他千百倍,看他这下如何收场!”
看着赵玄幸灾乐祸的表情,段鸿保持沉默。
作为太上皇身边的贴身内侍,他深深记得当年那场宫廷政变的情景,赵锴身披铠甲,手持宝剑,带领士兵闯入寝宫,逼迫太上皇写下退位诏书。因此,他深深理解眼前这位老主人此刻的心情。
待赵玄情绪稍微平稳,段鸿感慨万千:“如今整个大安动荡不安,朝廷上下人心惶惶,民间百姓也都惴惴不安,生怕凉州兵马会打到开封城下。若真的爆发战争,只怕又是生灵涂炭、血流成河的局面。”
赵玄一听,脸上的笑容瞬间收敛,尽管他对儿子夺走皇位怀恨在心,却始终没有采取报复行动,就是担心会导致国家动荡,生灵涂炭。
然而,世事难料,李氏家族似乎陷入了世代相传的仇恨循环,历史悲剧似乎又要重演。
目前,想要避免血流成河,唯有父子双方中有一方率先低头。当年,他为了国家安宁选择退位归隐;如今,同样的困境摆在了赵锴和他的儿子之间。
“锴儿心胸狭隘,睚眦必报,真怕他会深陷仇恨的泥潭。”赵玄说着,泪水忍不住滚落下来,“要是他能像朕一样,适时将皇位传承给下一代,那该有多好。”
毕竟,无论有多少怨恨,赵锴终究是他的亲骨肉。与此同时,在开封府的大牢内,蔡太师和梁思成两人正盘膝坐在牢房内,思考着如何应对当前严峻的局势。
他们是在昨夜酣睡之时,被皇城卫士拘捕至此,具体的原因尚未明确,只说是让他们反思自身的立场。
这两人,一位是执掌外交大权的外相,另一位则是掌控内廷事务的内相,均是大安权倾一时的重臣,因此颇有共通之处。
“太师大人,杂家做梦也没想到会在这里与您相见,真是世事难料。”梁思成苦笑言道。对于这位权势极大的太监,即使是身为外廷首辅的蔡太师也不敢有丝毫怠慢。
蔡太师听罢,亦含笑回应:“梁相公过谦了,咱们彼此都是身陷囹圄,无需过于客套。”
梁思成在笑声过后,严肃地问道:“您如何看待此事呢?”
蔡太师捻着胡须思索了一下,答道:“老夫以为,这或许并非坏事。当下朝局纷乱,不论是主张和谈还是主战,总会触怒一方。咱们不如在此安然静守,不必再卷入是非漩涡。”
梁思成点头赞同,感慨万分:“的确,林王殿下手中的兵力至少有七十万之众,再加上他已经占据了大安的燕云十六州,明显占了上风。
无论林王是否能够击败大安,至少大安已无力消灭西凉,因此,我们被囚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当代诗仙:我威武侯小侯爷只想当个二世祖》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