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88章 高丽演化(1/2)
“父亲,为何我们不去松江,反而给一介商户为奴为仆?”
“痴儿,我们没有户籍,去征募当兵就是送死。”
“那我们一辈子就当个奴仆?”
“自然不会,待我们熟悉高丽航线,就自己买船经营,有我们父子两代人努力,不怕不能东山再起。”
张辰保说是东山再起,实际上他已不再想着反攻大明,而是要当个富贵人家,免得张家绝种。
两人的船上作业能力很强,被沈氏征召为船夫,北上高丽商贸。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当兵厮杀,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当兵,故而海军刷下来的人是各家商户争抢的好手。
北上航线相对简单,只要不遭遇突然的风暴,不触礁,就能来到北方转运基地旅顺。
平津铁路修建完成后,平辽(北平到辽阳)、辽旅(辽阳到旅顺)两条铁路同时开工,北平到山海关那段由遵化铁厂负责,其他都需要辽阳铁厂,而辽阳铁厂的机器设备全都要从直隶送来,大部分由沈家等商户负责运输。
正好形成了三角贸易,各商户腾出一半船舱运输朱雄英的货物,到了旅顺卸货,再装载粮食,而后运到开京,正好一半粮食一半布匹。
将粮食布匹卖掉后,从高丽收购山参、棉花等原材料返回苏州。苏州工业区将原材料加工成成品继续贩卖,完成循环。
大明的廉价粮食布匹极大冲击高丽市场,就连世家大族都有些不适应,百姓更是遭殃,倒是士绅非常喜欢。
高丽士绅同样算高丽的特权阶层,比大明更肆无忌怛,用各种手段逃避本来就不多的税收。他们最早发现种植棉花利润最高,也是他们最早与大明商人达成合作。
按理来说,大明阻拦高丽士绅支持的李成桂,他们应该怨恨大明,实则一切都是利益,大明给的利益足够,那就无所谓李成桂。
高丽士绅对世家大族的敌视,不是因为世家大族危害高丽,是因为士绅变不成世家大族。
有了大明的支持,这些士绅就有机会变成小号的大族,成了大族就可以吞并其他家族变更大。
而且高丽士绅晋级所需的成本更低、更简单,只要种植棉花卖给大明,然后花钱从大明购买各种物资,不需要自己的工匠,不需要自己的作坊,只要种棉花。
高丽士绅以极快的速度组建了自己的家丁部队,既能保护自家佃户,免得被世家抢走,又能抢夺他人佃户,获得额外收益。
自从开京一战,明军神兵天降,高丽就进入分裂状态,世家大族和士绅各自联合,各自维持自己的小王国,朝廷彻底成为摆设,高层官僚两派私相授受,低级官吏仰他人鼻息,没有世家或士绅支持,根本站不稳脚跟,或者说这些官吏就出身于两派。
高丽士绅迅速适应大明商贸,势力疾速提升,让世家大族万分担忧,自家的小作坊是拼不过大明的机器的,没有办法,许多大族不得不跟进,比照士绅的模式,裁撤作坊、工匠,只留下土地和佃农。
然后世家就发现,这一切并不都是坏事,裁撤下来的工匠还能卖给大明,又是另外一笔收益,更能扩大家丁数量。
随着某家贪心的人先动手,高丽进入黑暗时代,各处都有私人哨卡,各地都有家丁劫匪。
哨卡拦路巡查,发现没有背景的人就直接抓走,不问缘由卖给大明。劫匪则由家丁假扮,找到机会就杀入其他士绅家中抢劫、杀人,一旦士绅被灭族,便立刻想方设法吞并。
这样一来,高丽表面上风平浪静,暗地里打成一锅粥。但大家都有默契,不会把这种事扩大化,也不愿意。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远大的目光,没有轮到自家受害,就事不关己。甚至有些人还喜欢这样,浑水才能摸鱼。
大明商户以极低价卖给高丽粮食和食盐,卖多少朱雄英补贴多少,确保商户能够赚钱。补贴不了多少,本来成本比高丽低很多。
低廉的价格将高丽本国的大米生产和食盐生产挤破产,只是短短一年高丽就有无数灾民,继续下去,彻底掌控高丽口粮和食盐市场板上钉钉。
那时大明可以随便拿捏高丽,也不再需要高价购买山参和棉花了。
后面的理由朱雄英都想好了,就说高丽种植的棉花质量不好,只能低价收购。低价收购一两年再高价收购一两年,确保高丽不放弃种植棉花,就能最大限度吸收利益。
还能趁高丽天灾,或者大明天灾的时候人为拔高粮价,到时高丽粮价飞涨,无数人饥寒交迫,会求着大明零成本收购他们,只要给口吃的。
“父亲,这是管子商战术?”
普通大明商户手下看不清其中的弯弯绕,张辰保父子一清二楚,所以他们万分奇怪。
“对,高丽自称小华夏,居然没有贤达看出来。”
并非没人看出来,而是看出来也没人提,提的人也职位卑微没人听,更因为这年代只有朱雄英宣扬民族、国家意识,对高丽大族、士绅而言,他们才不会管高丽普通百姓死活,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明灵气革命》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