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4章 你们都要替我作证(1/2)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思索了半晌,李金科终于在柳如烟为他准备好的纸笔上写下了这两句。
“就着,”李重俊有些鄙夷的撇了李金科一眼,“这不就是两句大白话嘛,也好意思叫诗?”
不仅是李重俊如此,围成一团看热闹的春楼小娘子们的脸上也露出了失望之色。
这个时代的春娘,并不是只做皮肉生意的娼妇,她们往往都是琴棋书画无所不通的。
因为以色娱人这件事实在是太低级了,唯有才艺双绝才能吸引到高端的客户。
看到李金科写的这两句,就连对他充满信心的颜双双与柳如烟,心中也是失望至极。
“探花郎莫不是江郎才尽了吧?”一个小娘子轻声的说道。
她身边的小娘子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有可能啊,我听人说,很多少年神童,长大之后都未必还能才华横溢。”
听着身边这些人的议论纷纷,李金科心中毫无波澜。
他自然知道会是这样的一个结果,毕竟他这次写的是诗圣杜甫的《丽人行》。
在大唐的诗人中,杜甫之所以被称为诗圣,原因并不是因为他的诗作辞藻华丽、构思新颖,反而是会用很多朴实无华的句子,去描写现实中的一些苦难。
因此,众人看到开篇这两句会有这样的反应,这也在李金科的意料之中。
他写这首诗是有深意的,武崇烈逼着李金科给他一首诗,他虽然无法拒绝,但总是可以用春秋笔法讽刺对方一番的。
虽然众人都对这两句诗评价不高,不过这倒不影响武崇烈依然兴致盎然。
“吵什么吵?我看李金科这两句就写的很好!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说的不就是今天天气好,曲江池边上好看的小娘子多吗?
应景,应景的很!”
李金科听到武崇烈的评价,不由的也是心中莞尔。
他写这首诗本来就是要讽刺对方的,没想到全场之中只有武崇烈一个人在捧自己的场。
不再多想,李金科按照自己的记忆,将剩下的诗句在白纸上一一写了下来。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魏与梁。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大王嗔
这首《丽人行》,李金科还是稍作改动的,毕竟杜甫当时写这首诗的时候,是为了讽刺杨玉环与她的哥哥杨国忠。
其中的‘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一句,说的是杨玉环的两个姐姐,因为她得到了李隆基的宠爱,也鸡犬升天被封为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
而此时杨玉环还没出生,李隆基只是一个小小的临淄王,每天还在心惊胆战的担心被武氏子弟搞死,所以李金科在这里做了改动。
他将虢与秦改成魏与梁,意思是受到了武则天的恩惠,所以武承嗣与武三思都被封王。
另外还有两句就是‘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大王嗔。’原诗的最后一句是慎莫近前宰相嗔。
说的是杨国忠依靠妹妹的权势当上了宰相,从此以后变得不可一世,稍微离他近一点都会惹得他不高兴。
而李金科将最后一句改为大王,说的则是武氏子弟因为武则天而纷纷封为大王,从此之后也都变得专横跋扈,仗势欺人。
李金科在桌案上写着,慢慢的,周围女子们脸色变得难看起来,特别是最后一句落笔之后,所有人都鸦雀无声的面面相觑起来。
这李金科也太胆大了,这不是当着和尚骂秃驴吗?
唯有李重俊此时看向李金科的目光有些变化,他双眼中蕴含着复杂的情绪。
他也是听到武崇烈说话才知道李金科的姓氏,这个时候,武李两家的争斗已经趋于白热化。
宰相吉顼因为说了几句太子的好话,便被武氏诸王所记恨,揭发他的弟弟冒他的名字在外作威作福而被贬谪出长安。
狄仁杰、张柬之、魏知古这些人,更是整日被武氏诸王所弹劾。
因此,当知道对方姓李,又公然写诗咒骂武氏,李重俊对李金科顿时充满了好感。
不过如今李氏一族的宗室子弟,每个人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他也不敢公然赞许李金科的这首诗,因此这才露出一副便秘的表情。
“写得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长安探花郎》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