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23章 再嫁闪离(3/4)
好书推荐:
。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我寻寻觅觅,想把过往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可到头来却一无所获,只剩下忧愁苦闷。忽冷忽热的秋日是最难度过的季节,想喝几杯酒暖暖身子,可这几杯薄酒又怎么抵得过夜来秋风。大雁从头顶飞过,它是我的旧相识。曾经它在北国时,每个秋天我们都能相遇。可是大雁能回到北国,我却回不去了。院子里,凋零的黄花满地堆积,它老了,我也老了。谁会摘一朵枯萎的菊花呢,谁会在意一个年华不再的女人呢。我又该怎么一个人在这猎猎秋风里熬到天黑,等待黎明。再加上细雨落在梧桐树叶上,从白天一直淅淅沥沥地下到黄昏。此情此景,又怎么能是一个‘愁’字能全部概括的。亡国之恨,无家之悲,孀居之苦,李清照排遣了二十年也没能排遣出去。‘愁’,是李清照晚年唯一的写照。李清照太出色了,在她生前,关于她的传奇,已被当时的文人载入书中。人们关心她的文学,关心她的婚姻,却没有人关心她的死亡。关于李清照具体死于何年,至今仍然没有准确地记载,只知道大概在绍兴二十六年前后。”李格非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快要爆发的情绪,他甚至顾不得还在上朝,匆匆告假回家,在路上买了两枝桃花。一枝送给刚在家里听完自己一生的十六岁的李清照,她坐在窗前,有些愣愣地,接过父亲手里的花抱在怀里发呆。另一枝,李格非交易给了已经老去的李清照。他的女儿,无论何时,都该灼灼如这三月春花,一生明媚,恣意飞扬。虽然李格非一句话都没说,但李清照还是读懂了父亲对自己的期许,她散着长发,把这枝桃花插进小瓶里。夜色沁人,月光洒在全盛的桃花上,映在石桌上一片雪色,李清照把它拍了下来,发给父亲。李格非仔细地把这张照片看了一遍又一遍,树影斑驳,桌上一盏小小的烛灯,随风摇曳。那枝桃花的影子也跟着左摇右晃,像极了女儿漂泊坎坷的一生,可花枝不动,也像极了她坚韧不拔的性子。看到这样的女儿,他是欣慰的。他其实还想看看女儿现在的样子,照片里并没有,可他也知道女儿大概率不愿让自己看到她老去的容颜。所以李格非想想还是算了。刚插好花,朱淑真就趁着月色来了,宋朝没有宵禁,朱淑真近来越发不爱待在家里,常常往她这里跑。朱淑真对于婆家的抱怨充耳不闻,有什么好在意的,她巴不得婆家赶紧休了她,反正这种日子她也过够了。真到那一天,她就搬过来和李清照一个人住,什么晚景凄凉,她们两个一定会是彼此最好的依靠。李清照对自己的一生并没有发表什么看法,反正她已经有过最快乐的时光了,何必执着于过去。她去给朱淑真温酒,两个至交好友开始新一轮的小酌。俞悦:“传奇的人生总是让人心生向往。绍兴二十六年之后,一场关于造神李清照的运动也在逐渐兴起。朱熹说她是‘岂女子所能’。不过我本人觉得这算不上夸,因为这句话还是从一个男人的视角去‘夸’她的。本质上他们还是认为,像李清照这样优秀到能比肩,甚至超越男人的女性是特殊的,是稀缺的。所以他们对她的认可更像是凭他们的一己之力已经无法掩盖李清照的光芒了,所以他们允许这个女人闪耀。这种夸赞,大概是因为‘套闻摘藻丽句,固非女子之事。’而李清照却‘有奇男子之所不如。’有些男人嫉妒李清照的才华,说她小词多脍炙人口,‘然所谓脍炙者,可一二数,岂能皆佳也?’还有一些过于仰慕李清照,认为这么优秀的一个女子应该完美无瑕。他们按照自己的心意改变李清照的人生,说她晚年没有变节,没有改嫁。可是我想,如果照姐听到这些,并不会care一丝这些男人对她的夸张或者诋毁。你们爱说什么说什么吧,我醉欲眠卿且去,江山留有后人愁。”李清照本人也确实是这个想法,愁这些干什么,自己心烦的事已经够多了,不如和朋友今朝有酒今朝醉。嗯,心烦的事说来就来。李煜听完一首《声声慢》以后,已经垂直入坑李清照,一个劲儿地想要她的手稿之类的东西。李清照不胜其烦,直说如果他再不知分寸就拉黑,李煜这才稍微收敛一点。确实只有一点,因为有了明确禁令,他不敢烦李清照,但在每个讨论李清照的地方都能看见他。但凡他听到有人说李清照一句不好,绝对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个,现代饭圈人士看了都得说声反黑一哥。观众们也在发表自己的看法。九州一色的霜:所以其实这两种观点的不断倾轧,也导致了目前学者对于李清照的很多生平还留有疑惑。草莓奶糖:还是例外太少了,真真假假的真的很容易混淆视听。一颗苹果:原来粉黑大战千年前就有了,老祖宗们还是太全面了。盛夏光年:照姐人不在江湖,但江湖处处是她的传说。唐—李白:李娘子果真是大才,一首《武陵春》,简直说尽了世间愁绪。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开局给汉武帝剧透封狼居胥》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