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申不害施计谋秦太子 太子母舅封地被收(1/2)
申不害施计谋秦太子太子母舅封地被收
(韩·新郑·政事堂)
年轻的韩侯以勤俭治国,其衣着十分简朴,身上几无任何挂饰,若非贵胄气度不凡,还以为只是寻常读书士子。韩侯本身体羸弱,前几日因魏秦彤之盟,魏背信弃义,只让秦归还韩两城,心中郁结,连病数日不起。
今日觉神情好些,就立即召见丞相申不害。申不害乃法家弟子,推崇以法家之术治国,多年前与卫鞅在齐国稷下学官有过一面之缘。其个性刚毅,善谋略诡辩,给卫鞅留下深刻印象。
晋国三分,以韩疆域最小丶国力最弱。多年来韩夹在魏丶赵之间艰难求存。当今韩侯於三年前用申不害变法强国。
申不害之法虽与卫鞅之法皆是以刑法治国,然二者又大为不同:申法重术,鞅法重法。
韩国乃姬姓中原之国,与周天子同宗,国内贵族势力强大,庶民百姓亦见多识广,不易愚弄,故变法阻力大丶成效慢。
因无法在制度上保证国君专权,於是申不害教授年轻的国君权谋诡计之术,探人隐私,让群臣相互猜忌,人人自危,从而以尊君权。
申不害知韩侯内心不甘,劝慰道“魏丶秦皆虎狼之国,因韩弱小而欺我甚,丝毫不念同盟之信丶连姻之亲。两国如此明目张胆不信不义,为天下人不齿,必遭天谴!”申不害又道,“一国之君应心胸宽广,能容人之所不能容,忍辱负重,不意气用事,大事方成。”。
韩侯脸色苍白“丞相之意,寡人明白,为今之计该当如何?”,“对外,不与魏丶秦起干戈丶争执,表面依然臣服於魏;与齐丶赵丶楚私下交好以防魏丶秦。不害还有一计对付秦,但此是后话,总之外政不难,内政却…”。
“丞相但说无妨!”,申不害道“因秦占安陵城,且将三城财物掠夺一空,而韩之新军亦无所作为。近日朝堂之中以此攻击不害变法之声愈多,臣恐君上动摇变法初衷,终止变法。”。
韩侯沈默片刻后道“丞相变法三年,国库已有盈馀;农事丶百工渐盛;官吏庶民皆臣服於寡人…此乃有目共睹。此次安陵之辱非变法之过,若能继续变法,韬光养晦,强我国力,必雪今日之耻!”。
申不害闻言伏地而拜“韩有君上如此,必能富国强兵;不害有君上知遇之恩,必肝脑涂地以报!”,“丞相请起!刚丞相所言对付秦,不知为何计?”。
申不害起身向韩侯作一揖道“韩秦为姻亲之国,我大韩嫡长公主君上同母胞妹,西嫁秦公生公子疾。
听闻公子疾聪敏好学,身强体健,若能成为秦国太子岂不利於大韩?
今秦国太子略长於公子疾和小韩夫人所出公子华,其母乃是一名宫女且已自尽。秦公目前只有此三子,据闻后宫再无别的夫人。”。
韩侯道“秦公不大婚且立宫女之子为太子,就是不想受制於我大韩及他国,让秦公废太子立公子疾,似绝无可能。”,“君上谬也,秦太子年幼,若因事犯错,公子疾不就能上位了吗?”…
(秦·栎阳城)
栎阳城庶民百姓在衙门口丶各街巷口争看官府告示:
公告:咸阳城历时四年半已扩建完毕!周边灌溉丶城防工事亦修建完毕。
今秋粮食收割之后,栎阳城之宫殿丶府邸丶官署丶吏所丶各国驿馆丶店铺丶民户丶庶民农户…於年末陆续搬迁至新都咸阳城,以半年为限,不得有误!
若无故延迟搬迁将按律行刑。迁都之后,栎阳城正式更名为栎邑。大秦大良造:卫鞅(印)秦公十一年六月。
搬迁国都是大事,既需统一部署按部就班,又需灵活机动相机调节。迁都之事虽繁琐易出错,可卫鞅并不担心,倒是迁都之后二次变法法令的实施才至关重要,不能有失。
相较第一次变法,二次变法侧重意识形态及民生经济方面。比如“燔诗书以明法令”就会令诸多大臣丶儒生反对,就连车桓也不明白。
车桓问“秦处西陲,本就文化荒芜,庶民百姓十之八九目不识丁,以至野蛮无礼,为中原各国耻笑,何故还要燔民间所藏诗丶书?”。
卫鞅道“诗,为靡靡之音,让人想入非非,无益於农事;诸子百书,各持己见,让人荒废心力思考,不专注於农事。甚至有杨朱之徒,其学说蛊惑人心,贬斥忠君爱国思想,实为国之贼也!”,“可杨朱等人少之又少,总不能因噎废食吧?”。
“子桓谬也。於庶民而言,吃饱穿暖为头等大事;於君上而言,富国强兵才能保一国平安。君有道,民有道,只有君与民皆行正道,方可国泰民安。
而诸子百书多阴谋诡计教唆庶民以旁门左道谋求富贵,甚至有‘君为轻,民为贵’等异端邪说混淆视听。
长此以往,人心思变,国将不国!燔诗书明法令去除干扰,让民心无杂念,只以立军功丶勤农耕正道而富贵。此举看似不近人情,实为求实务本,以匡正道。”。
见车桓依然存疑,卫鞅玩笑道“人之烦恼在於忧思太甚。若只依法行事,不劳心自苦,日出而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恶咒之变法》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