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宣穆皇后(三国) > 第 33 章节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 33 章节(1/2)

目录
好书推荐:

了。”

春华爬过去,给母亲垫好软垫,讨好地谄笑,“女儿可乖了,那用您操心呢。每日早上和着诸姐妹学礼仪识完字,得了空便做女红呢。哎,女儿的字儿也没拉下,每天都给练两页。”

对自家姑娘的文化课,山氏是一点都不担心,正想再问些细节,却听到女儿说了起来,“表姐们都学箜篌呢,女儿也学了点,却是不精通。”

人家学几年都不一定精通呢,你个小姑娘学几个月就想“技艺高超”,做梦!

到底让人给拿来了在山家得的七弦小箜篌,山氏也得家学,自出嫁后却没什么机会拨弄,大多是四处奔波,逃命,回了家还得准备宅斗——早磨光了这位孩子妈曾经的文艺心。

也是怀念,拿着女儿小号的箜篌试了一下,又叹了回,“看着你如今模样,总想着我小时候的光景。”

这位孩子妈是在感叹自己逝去的青春。

女人,结婚生子,安定家宅后院宗族事,然后婆婆妈妈就过去了。

多少如花少女被熬成黄脸婆。

春华也这才想起她的母亲也是位山家女,年轻时候这位世家嫡女该是如何的风华秀丽?

在她想入非非的时候,母亲早回过神,吩咐乳母姚妈,“记得我陪嫁里也有一台琴吧,妈妈给劳动一回,带姑娘去看看。”

山氏的陪嫁中果有一台箜篌,比起春华拿着玩的七弦,这一台制作精美的凤首箜篌本身便是一件艺术品。

然而漫长的岁月里,它唯一的作用也只有,积灰。

战乱来了,经济倒退,连带着上层社会文艺水准都一同下降,曾经的《孔雀东南飞》中描绘的“十五弹箜篌”那样的士族女子风气,也渐渐在战乱年头中消磨殆尽。

同样在库房里积灰的还有一具以丝缎包裹着的琵琶。

丝缎团花的锦布上积灰已如棉絮,连颜色也被灰尘深入得更黯淡,远远看着堆在角落里的形状,这姑娘还以为自己正在看一只金华火腿。

哪家的金华火腿用锦布包的?还像保存干尸一样放个几十年的?

指指那方向,问道,“是何物?”

自然不用她亲自掳袖子满面扑灰,姚妈又是老资历,脏活累活只有贴身侍女阿兰上前了。

打开包裹着的锦布后回道,“姑娘,是琵琶。”

清理过点递给姚妈,也想起点掌故,“是姑娘的曾祖母,故去老太爷泰安公妻虞太夫人的陪嫁。”

也就是张汪的亲祖母,老太爷去世前顺水人情把原配夫人陪嫁赠给曾孙女的那一位虞夫人。

当时春华还年幼,东西自然都是由母亲代收的。

虞氏便是出自与修武张氏共称“河内望”的豪强世家。

这位虞太夫人命好,她所在的年代里正当桓帝之时,大汉的统治却仍在勉力维持,一辈子没经历过战乱。那时社会上风气很宽松,也因天子的寻欢作乐,民间世族对风雅的追求更甚。

虞太夫人的母亲是位县君,她陪嫁的器物即便几十年后由孙媳妇代收点数的时候,也不由让后院一众女子对其精致程度大为观止。

她陪嫁的琵琶,想来也不是俗物了,然而看着这多年未得人拂拭的乐器,心中却不由得惋惜。

现代的记忆於春华而言早如上辈子的事,便是不孝,如今前世父母亲人的面孔都已经模糊了。

只言片语的细节却反更清晰。

记得有个学小提的同学和她说过,再好的乐器,太长时间没人去调试,也就成了一堆废木头。

乐器都要是在使用中不断的调试,不断的为其修整,音色才会越来越淳,房子是这样,人也是这样。

便是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时间一长没人保养,潮湿丶霉菌,通风不良,最后只能使名琴变成了“古董”。

诸仆妇丫鬟看着春华,姚妈则捧着琵琶,她年纪再小也是个主子,终要她来拿主意。

“县中可有人会琵琶?”

众人皆不知,只有常在本地的一位王姓仆妇想出个头,便说,“姑娘要是想学,县中似有一位独居的顾夫人,也道是得自家学。”

春华没马上应,独处的妇人,比寡妇门前的是非还多呢。

又想起教自己礼仪的女师傅徐氏是原是郡中教习采女的工作,也是常被邀请在女眷后院走动,定是认识不少才华出众的贵妇,由她推荐岂不是更好?

回来第二日,带着外县的礼物,姑娘又重新回去学礼仪课,并奉上自己针线以表心意。

徐师傅还是挺高兴的,学生又回来上课,且仍对她尊重。

这些月来,张家既邀了她,连学费也付了,还承担她这几年来的日常生活开销,就算主要要教的那个女学生走了,也没让她空着。

山氏便把族中其他的几个未出阁的女孩一同送来她这儿教习。

实话说,教这几个姑娘并不如成年心伪萝莉的春华好教,别看春华姑娘平日在她爹妈面前“活力”透支,到了正经的学习上却是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宣穆皇后(三国)》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