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2章 持续革新(2/7)
的种植之法。” 叶城南进一步解释道,“这北方的土地,冬季虽寒冷,但番薯在地下的根茎部分能够耐受一定程度的低温。我们可在入冬前,对土地进行深耕,将番薯种得深一些,再覆盖上一层厚厚的秸秆或干草,就如同给它盖上了一层棉被,能够有效保持地温。而且,北方的日照时间长,在春夏季节,番薯能够充分吸收阳光,积累养分。只要在种植过程中注意合理施肥,选择合适的时机浇水,就能够让番薯茁壮成长。”
这时,一位南方的冼大人也提出了疑虑:“叶大人,那棉花种植,需耗费大量人力,我南方水网密布,多为水田,这可如何是好?”
慕容轩上前一步,说道:“冼大人莫急。棉花种植虽需人力,但南方气候温暖湿润,正适合棉花生长。至于水田之事,可在田埂、山坡等地开垦出旱地种植棉花,且我们会安排专人指导百姓,合理安排农事,定不会让大家顾此失彼。” 慕容轩详细说道,“南方的水田周边,如田埂之上,可利用其地势稍高、排水较好的特点开垦出窄条的旱地用于棉花种植。而在山坡上,只要做好梯田的修筑,防止水土流失,棉花就能在那里扎根。我们会派遣经验丰富的农技师前往南方各地,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制定出具体的开垦和种植方案。在人力安排上,也会指导百姓合理分工,比如青壮年男子可负责开垦土地、翻耕等较重的体力活,妇女和老人则可以从事播种、除草等相对轻松一些的工作,孩子们也能帮忙做些诸如捡石子、驱赶鸟雀之类的小事,如此一来,便能充分利用全家的劳动力,而不至于让某一个人负担过重。”
官员们听了二人的解释,渐渐放下心来。但仍有一些保守的官员面露难色,他们习惯了传统的耕种方式,对这新事物的推广心存抵触。
叶城南看着他们的表情,心中明白,要想真正推行改革,还需打消这些人的顾虑。她深吸一口气,说道:“诸位大人,我知道大家对这新作物的推广有所担忧。但如今我朝面临的形势严峻,若不做出改变,一旦遭遇大灾大难,百姓将陷入绝境。我们身为朝廷官员,食君之禄,当为君分忧,为民谋福。这番薯与棉花的推广,是挑战,更是机遇。若能成功,我朝将再无饥寒之患,百姓安居乐业,此乃大功一件。”
她的话掷地有声,在议事堂内回荡。一些原本心存疑虑的官员也被她的话语所打动,纷纷表示愿意配合推广。
接下来的日子里,叶城南与慕容轩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各州府之间。他们亲自到田间地头,向百姓们讲解番薯与棉花的种植方法,耐心解答百姓的疑问。
在一个小村庄里,村民们围聚在村口的空地上,好奇地看着叶城南与慕容轩带来的番薯种苗和棉花种子。
一位老者拄着拐杖,颤巍巍地问道:“大人,这东西真能填饱肚子?真能做成暖和的衣裳?”
叶城南笑着走到老者身边,拿起一棵番薯种苗,说道:“老人家,这番薯啊,产量高春薯亩产为5000斤左右,夏薯3500斤,味道甜,既能煮着吃,又能烤着吃。您看这小小的种苗,种下去后,能结出好多大大的番薯呢。” 叶城南接着说道,“这番薯的吃法可多了去了。可以直接将番薯洗净,放入锅中煮熟,那煮出来的番薯软糯香甜,入口即化。还能把番薯切成小块,和大米一起熬粥,熬出来的番薯粥香气扑鼻,营养丰富。若是将番薯切成薄片,放在火上烤制,烤到外皮微微焦香,内里绵软,那滋味更是妙不可言。在南越,还有人将番薯捣成泥,加入糯米粉,做成番薯饼,用油煎至两面金黄,外酥里嫩,深受大家喜爱。”
慕容轩也拿起棉花种子,展示给村民们看:“各位乡亲,这棉花种子种下去,会长出棉花,这棉花可以纺成线,织成布,做成棉衣棉被,冬天穿上,可暖和了。”
村民们看着这些新鲜事物,眼中渐渐露出了期待的神情。
推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一些地方,由于百姓对新事物的不了解,加上传统观念的束缚,对番薯与棉花的种植并不积极。
叶城南与慕容轩来到一个较为偏远的山村,这里的村民们对他们的到来充满了警惕。
一位中年男子站出来说道:“我们祖祖辈辈都是种水稻小麦的,从来没种过这什么番薯棉花。你们凭什么让我们种?要是种坏了,这一年的收成可就没了,我们吃什么?”
叶城南看着他激动的神情,心中一阵难过。她知道,百姓们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她走上前去,轻声说道:“大哥,我理解您的担忧。但您想想,这水稻小麦若是遇到灾年,收成不好,大家不就要挨饿受冻了吗?这番薯和棉花,就是给大家多一份保障。我们会在这里陪着大家一起种,手把手教大家,若是收成不好,我们会给大家补偿。”
慕容轩也说道:“是啊,乡亲们。我们都是为了让大家的日子过得更好。这新事物虽然有风险,但也是希望啊。”
在他们的耐心劝说下,村民们的态度渐渐软化。他们开始尝试着种植番薯与棉花。
叶城南与慕容轩在村里住了下来,每天清晨,他们便带着村民们来到田间,亲自示范种植方法。从开垦土地,到播种施肥,再到浇水除草,每一个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重生之凰途锦绣》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