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8章 不同皇帝的震撼,封号!入典!祭祀!(1/2)
明朝位面。
朱元璋看到前面的数据时,只是觉得震撼。
当他看到2500斤/亩产时,顿时肃然起敬。
但只是有个模糊的概念,直到他听完解释。
明白一亩地可以多养活7口人时,才知道,眼前之人有多么伟大!
粮食乃固国之本,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些的根本原因,就是百姓吃不饱饭,没了活下去的动力。
没了动力没了活路,自然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反。
可以说解决了粮食问题,就是保住了一个国家的未来,他深谙此道。
百姓吃不饱饭,这样带来的痛,没有哪个领导者能比他更了解。
更坚定的拍着胸脯说,自已体会过了。
眼下他看天幕上这位。
不说别的,光是一点,让百姓都能吃的上饭,吃的饱饭。
这就是天大的功德。
立碑受香火那算什么,就是愿意,到天上当个大官做做。
那也是抬高了天官的含金量。
如此功德,完全配得上祭祀封神,入祀典!
“标儿,你们随朕一起,朕要亲自给这位袁老册封!”
此言一出,在场群臣无一不感到震惊。
可震惊之余,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如此大能,古往今来又有几人?
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咱就封袁老一个‘救世护国造化众生大帝’!”
朱元璋清醒的很,对自已的决定。
后世之人又如何,不合礼数又如何。
他是农民出身,大字不识几个。
他朱元璋就是粗人一个。
只要是谁,能真正做到这般利国利民,悬壶济世。
他带头拜一拜,又如何呢。
.....
清朝位面。
在听到2500斤/亩时,乾隆瞬间亚麻呆住。
其实他一直对他大清的粮食产量很自信。
因为大清在他的管治下,人口爆炸增长。
短短几十年增长上亿人口,这放在哪个时代都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
说到粮食和人口,他脸上的自豪就没退散过。
可这份自豪来的快,去的也快。
稻神让他落泪,2500斤让他梦碎。
他大清最后一点引以为豪的东西,也要被这样无情的碾碎吗!
如此一来他大清不就坐实了,昏聩腐败之名吗。
他不允许,他乾隆绝对不允许。
他乾隆一定是要青史留名的,这不正是他的一桩功绩吗。
乾隆灵光一闪,有了好点子。
“和珅,你说这天幕上说的杂交水稻是真的吗,真有这么高产量吗。”
和珅下意识就要开口,却犹豫了。
这么些天,踩过的坑太多了。
他是该回答真的,还是假的呢。
就在他犹豫要不要开口的时候,乾隆自已忍不住道:
“朕认为是真的。”
就在他松一口气时,乾隆接着道:
“既然是真的,天幕也说了是用什么杂交水稻。”
“那和珅这件事就交给你来办,一定要给朕办的漂漂亮亮的!”
和珅一听。
瞬间愣住,啥呀这是。
“皇上,奴才不明白您的意思。”
“不,你明白,朕说你明白你就是明白。”
“这天幕也说了,这袁老是培育杂交水稻,才能有如此高的产量。”
“既然方法都给我们了,也指了条明路,那咱们不正好可以加以利用吗。”
“如果朕记得不错的话,古语有云湖广熟,天下足。”
此言一出,和珅顿感不妙。
“朕要成立一个‘农监司’,专门负责培育这些稻种,提高大清粮食的产量!”
“就由你和爱卿,朕的左膀右臂,由你负责这个部门。”
“届时我大清的人口会到多少?
五亿,六亿,不不不太少了。
朕要十亿,甚至二十亿!!!”
.......
【杂交水稻的研究过程,算不上顺利,反倒说是十分曲折。】
【让我们跟随镜头,且看袁老是如何一步步克服艰难险阻,最终取得巨大的成功。】
【袁老1930年9月7日出生于北平,江西九江德安县人。】
【他生在在一个家庭优渥的之中,但恰巧当时生逢乱世,他仍旧跟随父母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常年的战乱,让他比谁都渴望华夏的崛起,而农业正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崛起的根基。】
【就这样袁老开始与农业产生交集。】
【1953年8月,他从西南农学院毕业,之后接受统一分配。】
【到湖南怀化,安江农校任教。】
【当时的华夏遭遇了大面积的自然灾害,导致了全国性的粮食短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我刷短视频通万界,古人都麻了》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