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致特蕾莎(2/2)
繁运用极强与极弱音。因此,他在钢琴音乐作品中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激烈冲突,增加了极具戏剧性的音响效果。
而戏剧性,正是他们毕生追求的东西,在上辈子没有成功达成的,只能凭借音乐以及文学作品满足的属於自己的诉求。
而在这一生,终於算是凭借接连的作死 ,如愿以偿。
但是喜欢戏剧性的冲突所拥有的,或许可以称为后遗症的结果是,他们无法忍受无聊的人生。就像是烟花,经历漫长的准备过程,厚积薄发后,在天空绚烂了一瞬,妆点漆黑的夜空,随后就消失了。
【阿尔】:落款写的是致特蕾莎,没有备注什么我们听过的名字,难道是这个世界的限定?
阿尔拿着手稿,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应该被玻璃保护起来,而不是被他用手拿着,任由手上可能存在的油脂,损害着脆弱的纸张。可他不愿意表现出对手稿的珍重,那会让坐在他对面,仔细盯着他表情细微变化的人坐地起价,得寸进尺。
当然,【冷静】的特质不会给对方这个找到阿尔破绽的机会,他的感情从来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会外露。
“献给特雷莎,1810年4月27日,为了纪念。”他轻轻念出了手稿上的字样,把那个手稿放回了原来的盒子里,随后就不再分给它眼光。从头到尾,都表现的像是感受不到它的价值一般。
心里却并非如此。
诚然,这份手稿现在还不属於他,但他已经对它势在必得。无论用什么方式,他都会得到这份手稿。
阿尔在等待着对方,为自己进一步的介绍,对方当然会这样做,因为这是一个绝佳的增加砝码的机会。
不出他所料,“其实这个就是《致爱丽丝》的原稿”,那人喝了口水,为阿尔讲述了这段故事。
在1808-1810年间,贝多芬教了一个名叫特蕾莎·玛尔法蒂的女学生,并对她产生了好感,有一次在心情非常愉快舒畅的情况下,就写了一首《a小调巴加泰勒》的小曲赠给她,并在乐谱上题写了“献给特雷莎,1810年4月27日,为了纪念”的字样。
之后,这份乐谱就一直留在了特蕾莎那里,而贝多芬没有自留底稿。因此,他去世后在其作品目录里都没有这首曲子。
直到19世纪60年代,德国音乐家诺尔为贝多芬写传记,在特雷莎·玛尔法蒂的遗物中才发现了这首乐曲的手稿。
1867年,诺尔在德国西南部的城市斯图加特出版这首曲子的乐谱时,把原名《致特蕾莎》错写成《致爱丽丝》。
从此,该钢琴作品开始以《致爱丽丝》的名称在世界上广泛流传,而原本可能的命名——《致特蕾莎》却被人们忘记了。
听那人讲话确实很无聊,於是阿尔在频道里给吉宗科普,一心二用的顺便和那人谈判。
【小羽毛】:如果没有这个手稿,特雷莎的名字会消失吧,被爱丽丝这个大家广为流传取代,真可悲。
【阿尔】:就像我们,只有吉宗和光以及阿尔布雷克特的名字留存在世,却没人知道我们之前的名字。
【小羽毛】:但这两个名字是我们努力经营的,毕竟名字从来只有在别人那里被使用,才有了意义。
看似是在对话,却是自我的和解。
在此刻,吉宗和阿尔彻底放下了对前世姓名的求索,专心的沈浸在了这场戏剧之中。
乐谱受了一番波折,最终还是到了阿尔的手里,它被装裱在玻璃柜里面,陈列在他的珍藏室中。
之前提到的,“愈在这种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时候,大脑就会开始想些别的东西。”
真的是这样吗?
吉宗的大脑可不是如此,它是精细的,被驯养的很好的,违反常理的。
他猛的睁开了眼睛,天色已经暗沈,而因为长时间的闭眼思索,房间里并没有开灯,但是如果房间里有人,就会发现吉宗的眼睛,几乎成了唯一的光源。
那个音乐有问题……
在发现这点之后,解密游戏就像是获得了提示,得以继续推进下去。
不想错过《真酒的品鉴日常》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