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088章 帝国愿景(17.4k)(1/11)
好书推荐:
千载风云一瞬间,星联崛起势如山。
科技引领时代潮,全球布局铸伟篇。 智链交织织未来,绿能蓝图绘天宽。 李凡雄心宏图定,世界瞩目笑颜开。 ----------------- 2002年,深市。 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李凡办公桌上,映出他那张年轻而坚定的脸庞。 十二年,星联集团(早期2年为星联科技)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飞速发展。 此时的李凡,已经不再是那个在深市大学里满怀理想、带着未来知识来拼搏的青年。 而是一个在全球科技领域内,拥有话语权的商业巨头。 他的每一个决策,都能引领全球市场的潮流,每一个行动,几乎都能在行业内激起惊涛骇浪。 星联集团的今天,早已超越了当初的想象。 星联集团,这个名字如今已成为科技与创新的代名词。 从最初的通讯设备,到现在涵盖了计算机、互联网、ai、智能硬件、数据中心、云计算等各项多元化业务,星联不仅是深市的骄傲,也已经是全球科技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 2001年,星联的市值突破了2000亿美元,位列全球科技公司市值排名第三。 前十分别是:microsoft、intel、starlink(星联集团)、nokia、ciscosystems、ibm、oracle、dell、sunmicrosystems、hewlettpackard。 在这个时候,虽然le和google还没有步入前十,但是李凡却深知它们的潜力和未来的力量,所以也是有进行提前的布局安排。 至于nokia和sunmicrosystems,现在看起来还行,但只要再过几年,它们也就那样了,不放在李凡的心上。 更重要的事情是,现在李凡的名字,也开始逐渐成为时代的象征。 然而,站在某种意义上的巅峰的李凡知道,这并不代表一切已经结束。 事实上,正是此时,他面临的选择更加复杂、更加艰难。 他要做的,不仅仅是如何巩固当前的成就,而是如何在未来的几十年里,继续引领星联走向更辉煌的未来。 李凡的目光,停留在桌上那份《星联集团未来战略规划》的报告上,这份文件,是星联董事会经过长时间讨论后的产物,也是李凡个人的一次战略思考。 报告中,详细阐述了未来五年内,星联将如何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如何布局全球市场,如何形成更加全面、立体的竞争优势。 “星联的巅峰时刻已经来临,但我们的终极目标,不仅仅是成为科技行业的领袖。”李凡轻声自语道。 2002年,回望过去的十二年,李凡不禁心生感慨。 1990年,李凡凭借着穿越带来的知识,带着一个几乎空白的手提包和满腔的梦想,踏上了深市这片充满机遇的热土。 从最初的创业团队,到如今的全球化大企业,每一步都充满着艰辛与挑战。 回想起1990年,星联还只是一个刚刚起步的小公司。 那时,李凡仅凭借对未来科技的预见,和通过系统帮助他收集的市场信息,设计出首款“starm1”并面向市场推出。 这个产品,不仅满足了通讯需求,更凭借其革命性的技术设计,引起了市场的轰动。 正是这款通讯器的成功,让星联在香港站稳了脚跟,迅速积累了资本和客户基础。 接下来的几年里,星联持续在通讯领域,推出一系列创新产品。 并通过系统的“市场分析”功能不断优化产品战略,使公司逐渐扩大规模,市场份额不断提高。 通过对东大大陆市场的精准定位,李凡成功让星联成为了深市的知名企业。 当初的星联,全公司的资产价值还不足百万。 但如今,这家公司,已经跻身全球科技产业的巨头行列。 李凡明白,这一切的成功,离不开他对于市场、技术、资本、团队等各方面的精准把握。 每一个细节的调整,每一个决策的执行,都成就了今天的星联。 然而,正如李凡所说,站在巅峰,并不代表可以停下脚步。 未来的挑战更加复杂,尤其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任何一个战略失误,都可能让星联付出沉重代价。 “我们不能止步于现在。”李凡在董事会会议上郑重说道。 “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全球科技产业的引领者,而不是仅仅依赖一项技术,或一个产品来支撑我们的未来。” “星联必须在多个领域深度布局,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产业链条。” 李凡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战略蓝图,计划将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并购和收购战略,借助资本的力量快速拓展新兴市场。 他的目标是,星联不仅要在科技行业立足,还要在金融、智能硬件、人工智能、环保等多个领域展开布局,形成一个跨行业、跨领域的多元化商业帝国。 “科技只是我们的基础,未来我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从1990年开始重塑未来》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