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89章 科技就得打破旧格局(2/3)
好书推荐:
一位专家的解说掷地有声。
与此同时,街头巷尾,几乎人人都在谈论“核聚变”这个词。 国家能源局的会议室内,气氛一片热烈。 与会的官员们轮番发言,讨论核聚变技术对全国能源布局的影响。 “我们刚刚接到深市的实时数据报告,核聚变发电站投入运行后,初步测算其每日发电量,相当于五个大型燃煤电厂。”一位技术顾问拿着数据板,语气中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 “这将极大缓解南方用电高峰期的压力!”另一位官员附和,“而且,碳排放几乎为零。这不仅仅是能源供应问题,更是碳中和目标的一大步!” 国家能源局的负责人点了点头,目光转向李凡的屏幕影像。 远程会议的屏幕中,李凡的表情淡然却自信。 “李总,深市这一项目的成功,是否可以复制到其他城市?”负责人直接问道。 李凡稍作思考,缓缓开口:“技术上完全没问题,但要看各地的基础设施和需求匹配情况。 核聚变发电站虽然高效,但初期建设和运行的投入很大。我们需要谨慎规划,让每一个项目都发挥最大效益。” “明白了。”负责人点点头,随后话锋一转,“不过,这确实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李总,接下来我们希望能与星联一起制定全国推广计划。” 李凡微微一笑:“星联一定全力支持。” 而另一边,星语上的热度也达到了巅峰。 #电母一号点亮深市#的话题被推上热搜第一,网友们的讨论内容五花八门,有对未来的期待,也有各种调侃和段子。 “深市人真是太幸福了!有高科技加持,感觉能量都比其他城市多一点。” “核聚变电站都建起来了,我的电动车充电会不会免费啊?” “科幻电影的场景成真了,这可是人造太阳啊!” 与此同时,各行业的专家也纷纷发声,解读核聚变技术对东大经济和社会的深远影响。 一位新能源领域的学者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核聚变发电的落地,将是传统能源转型的分水岭。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几乎没有能源成本的未来。企业可以降低运营支出,消费者可以享受更低的电费,经济的整体效率都会提升。” 但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商用化核聚变技术固然令人振奋,但我们也要看到它带来的挑战。”某知名经济评论员在节目中说道。 “一旦核聚变发电规模化推广,传统能源行业将受到巨大冲击,尤其是煤炭和石油行业,可能面临产能过剩和市场萎缩的困境。” 他的发言引发了不少争议。一些传统能源企业的代表,在社交媒体上转发节目片段,直言“核聚变技术的经济性还有待观察”。 但更多的声音则是支持:“科技本来就是用来突破旧格局的,核聚变发电的意义,远超传统能源的局限。” 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也纷纷行动起来。 来自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城市,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向星联发出合作意向书,表达对引进核聚变技术的强烈兴趣。 某省能源局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直言:“我们愿意成为下一座核聚变发电站的落地城市。这不仅是对能源供应的升级,更是对城市经济的全面提振。” 当然曲云山等人,其实也是心知肚明的,毕竟在之前的博弈过程中,该省也是在和深市竞争时,以一票之差,导致核聚变发电站最终还是落在了深市。 李凡的办公桌上,堆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合作提案,每一份文件,都代表着一座城市对新能源时代的渴望。 “李总,今天又来了十几份新申请。”苏雅馨推开办公室的门,手里拿着一叠厚厚的文件。 李凡接过文件,嘴角扬起一抹微笑:“这才刚开始呢。” 这一切的关注和讨论,让深市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 有人称它是东大未来的样板,有人则将其比作能源革命的起点。 而在这一切的背后,星联所承担的责任和期待,也达到了新的高度。 随后,深市的核聚变发电站“电母一号”,也顺利成为了全球新闻的头条,各大国际媒体竞相报道。 bbc的纪录片团队,用航拍镜头记录了发电站的全貌。 cnn的专题节目,则用大篇幅解读核聚变的技术原理,配以激动人心的片尾——“深市,点燃了地球的第二颗太阳。” 全球范围内的网友们,也迅速行动起来,星语上涌现出无数关于“核聚变时代”的讨论标签。 #fusionrevolution(核聚变革命)高居榜首,讨论量瞬间破百万。 “羡慕东大!”一位来自德国的网友,发了一张夜空被核聚变发电站灯光点亮的图片,配文中带着艳羡的语气:“我们何时才能拥有自己的核聚变发电站?” 在法国,有人转发了深市核聚变发电站的灯光秀视频,并评论道:“巴黎埃菲尔铁塔的灯光再浪漫,也比不上这代表未来的光辉。” 而在美国,一位新能源领域的博主,拍了个简短的视频。 他站在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从1990年开始重塑未来》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