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二章-第六节 在家等着!(2/3)
5块龙纹垫栱板使整座建筑以不同方式蕴含多重九五之数。此外,九龙壁的壁面共用270个塑块,也是九五的倍数。为了不损坏龙的头面,分块极为讲究。只有悉心的设计,高超的技艺,才能达到如此精湛的效果。”小宁看来是很明白历史的介绍到!
“姐姐,介绍我们这!别的不用介绍!”狼博打断到!
“在说话,你就出去,坤你听吗?”小宁转头问道!
“恩!你讲吧!”坤回答道!
“同九龙壁!建於明代洪武末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代王朱桂府前的照壁。大同市九龙壁
本数据来源於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桂改封代王。洪武二十五年(1392)就藩大同。王府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王府座北朝南,呈长方形,中轴线上前有九龙照壁,进裕门依次为端礼门丶承运门丶承运殿丶崇信门丶存心殿丶长春宫丶广智门;
东边由南向北依次为广赡仓丶长春宫丶望宗楼丶清暑殿丶宗庙丶燕居之殿丶后殿等;西边进戟门,左有社稷坛,右有风云雷雨山川坛丶大成之殿,过穿廊为谨德等殿。整个王府建筑金碧辉煌,豪华壮丽,廊庑相接,屋宇错落,前堂后寝,西厢配房,殿宇深邃,回廊曲折,是一所完整的王城府邸。总占地面积达175950平方米。现今的东华门丶西华门丶皇城口丶石宰门正是当时王府四门的遗址。该府於崇祯末年(1644)毁於兵火。王府照壁九龙壁因隔和阳街而立,故独以保存至今[1]。
九龙壁位於城内大东街(和阳街)路南,座南朝北,建於洪武二十五年(1392)至二十九年(1396)。该壁东西长45.5米,壁高8米,厚2.02米,长45.5米。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建筑年代最早的一座龙壁,堪称中国九龙壁之首。壁上均匀协调地分布着9条飞龙。两侧为日月图案。壁面由426块特制五彩琉璃构件拼砌而成。9条飞龙气势磅礴,飞腾之势跃然壁上。大同市九龙壁[2]龙的间隙由山石丶水草图案填充,互相映照丶烘托。壁顶覆盖琉璃瓦,顶下由琉璃斗拱支撑。
壁底为须弥座,高2.09米,敦实富丽,上雕41组二龙戏珠图案。腰部由75块琉璃砖组成浮雕,有牛丶马丶羊丶狗丶鹿丶兔等多种动物形象,生动活泼,多彩多姿。九龙壁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听说每当朝阳升起,金光万道,九龙壁涂上了一层耀眼的光辉,巨龙仿佛冲破雾霭,腾身游动起来。随着晨雾的消散,九条龙更加绚丽,万缕金光在龙身上闪耀,龙身抖动,昂首摆尾,盘绕弯曲,在海波上翻腾,在流云中穿行,犹如真龙再现,宛然如生。”小宁高兴的说!
“那我就讲讲九龙壁的来历吧!”阿三说道!
“你也知道,那你说吧!”小宁看着阿三不情愿的说道!
“关於九龙壁的来历是这样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鼎应天府后,把他的许多儿子分地为王,拱卫中央。朱元璋第十三个儿子叫朱桂,但他从小不读诗文,秉性愚顽,脾气十分古怪,要星星不敢给月亮,吃猪尾巴拿牛头也换不出来。年近二十,朱元璋见他无才无德,初封豫王,后改封为代王,镇守大同。
代王到了大同,横行街里,经常无故杀人,大同百姓背地叫他“楞怔代王”。据说这位楞怔王到了六十岁,还经常穿窄衣,戴秃帽,在戏院子看戏,一高兴就到后台妆扮成打号号的小兵亲自登台,一有空就带几个护卫架鹰走犬,到小南街一带寻衅闹事,调戏良家妇女,活像一个地痞。代王的正妃,是大将徐达之次女,虽是将门之女,却是个又丑又妒的泼妇,一次竟把代王的两个漂亮待女满脸涂上锅底黑,发泄她的妒火。
就这样,两口子把大同城搅得鸡犬不宁,民不聊生。朱元璋废了代王太子之位后,又立四子继承王位。代王听到这消息后,大闹金殿嚷着也要当皇帝。朱元璋没法子,只好在大同城内大兴土木,修建宫殿,让代王过过皇帝瘾。至今大同古城内还有“皇城街”丶“正殿街”丶“东华门”丶“大有仓”等街道名称,都是旧皇宫的遗址。宫殿修好以后,好容易才堵住了代王的嘴。一天,这位楞王爷忽然想起要到燕地逛逛,看看四哥朱棣。
这位燕王对他的弟弟又烦又怕,但又无可奈何,只好硬着头皮丶捺着性子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地款待他。有一天代王酒足饭饱,在王府外闲逛,擡头一看王府门前新修了一座琉璃九龙壁,非常高兴,吵嚷着也要在大同的皇宫前造一座讲究讲究,并撒泼耍赖把图样带回了大同。代王立即把怀仁吴家窑琉璃匠吴氏父子三人召来,命他们烧造龙壁。王妃徐氏知道后,要求一定要比燕王府的龙壁长二尺丶高二尺丶厚二寸,代王无奈,只好应允,所以至今大同的九龙壁全国最大,故宫里的那座也比不了它。半年以后,九龙壁建成。端礼门外张灯结彩,鼓乐齐鸣。代王朱桂丶老将军徐达及其女儿王妃徐氏登上城楼凭栏观赏,果然高大雄伟,辉煌夺目。
阳光下壁顶的琉璃瓦光彩耀眼,正脊上的两条金色卧龙,栩栩如生;壁面上九条琉璃彩龙,或盘曲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罪恶的使命》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