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四十三章(2/3)
来,周身树起的凛然气场竟然锐不可挡。
小兵一听这话,赶紧把气喘匀了,也努力压住了磕巴,说:“听丶听说圣人要把闻将军召回长安,昨日就下令,眼看着就要回来了。折翎关不能无人守,国子监有不少学生到宫门前请命,还有不少百姓也在。”
将军要被召回长安?战事还未息!
苍如松惊了一下,强压下询问的欲望,放下手中剑,征询地看向舒宜。
“先起来吧,”舒宜问,“情况如何了?”
那小兵极是规矩,站起来也不乱看,口齿流利地答道:“乱得圣人都知道了,圣人派了长安剩馀的守军去维持秩序,故此街上没有其他守军。据说圣人下朝后要亲自出宫来。”
舒宜倒不意外,宫门前围了监生和百姓为民请命这事,对皇帝来说是大大的没脸。偏偏今上是面子大过天的,为了那张龙脸,必要亲自出宫解释安抚一番,把事情抚平才是。
苍如松显然有很多事想问,召回将军是怎么一回事?折翎关的防线岂不是要功亏一篑吗?但他信服楚国夫人才学韬略均不逊男儿,如今事关重大,更该交由舒宜定夺。
闻岱军纪甚严,因此苍如松很守规矩地一拱手,道:“国夫人,今日还去兵器坊吗?”
舒宜刚要说话,便见街角处的长长仪仗,金碧辉煌也就罢了,大纛高高挑起,所用仪仗,分明是圣驾。再听队尾远远传来的鼓乐声,仪仗浩浩荡荡,一时不见头尾。
是皇帝的大驾卤簿来了。
舒宜微不可见地叹一口气,道:“咱们今日不必去了,在府中恭迎圣驾吧。”
舒宜所说不错,皇帝确乎来了,并且还是直奔闻府。
圣人大概刚下朝就急着出宫,在拥挤的人群前说了些陈词套语,此刻脸上还端着一副庄重慈和的明君面容。舒宜带着人一拜,他就叫了起,还往旁边招招手,小黄门带着一个青年人上前。
是裴明彦。
身后裴时玄和裴静姝瞪大了眼睛,舒宜倒不十分惊讶,仍叉着手站在原地:“姑父,这是怎么了?”
皇帝和蔼一笑:“今日国子监生于宫门前齐聚请命,朕看这后生有些眼熟,果然是闻卿荐到国子监的。年轻人有热血,是好事,只是他对朕昨日诏令不满,似是有些误会。朕看对此有误会的人还不少,干脆带着他到闻府来,同你们一道亲迎闻将军凯旋,也好将误会解释一二。”
“这孩子,”舒宜就像一个合格的叔婶一样,略带责备地看了裴明彦一眼,回护道,“太过热血上头了些,该罚。”
裴明彦站在原地,闻声垂眸对皇帝一礼。
“欸,不要说了,”皇帝摆摆手,“起来起来,朕知道,他和其馀百姓一样,心是好的,只是有些误会,责罚的话你不许提了。”
皇帝环视一圈,又道:“闻卿教的好小子,朕今日才得见。看闻府上下也是行止有度,不愧是百姓称颂的闻将军啊。他的长男呢?朕记得才五岁?”
闻曜原本站在舒宜身后,皇帝的仪仗和侍卫宫人将闻府的偌大院子挤得满满,他便紧跟在舒宜身后,没有乱跑乱看。此时被皇帝点名,舒宜转身牵他出来。
闻曜还没单独见过皇帝,但他被教得很好,大声清脆道:“陛下万岁。”
闻曜下拜到一半,就被皇帝单手扶起。皇帝看着虎头虎脑的闻曜,伸手捏了捏他藕节似的小手臂,满意道:“好,看着多精神,很好。”
皇帝真的在闻府安安稳稳坐下,等闻岱领兵回京。
折翎关离长安本就不远,撤军的消息是昨日朝上递过去的,骏马飞驰,小半日就能送到。
待到日上中天,闻岱领着兵回来了。
长安城是静默的,百姓们或从城楼上,或从自家窗子里,沉默地看闻将军凯旋。
说是凯旋,又有点勉强,人人皆知,闻将军一手布置的折翎关防线让突厥人的头次奇袭无功而返,而闻将军率长安守军星夜驰援,必然是想稳固防线,甚至大败几次突厥,才能稳住大桓的优势。
可皇帝一道诏令,闻将军便要撤军,突厥人只是暂且遁逃,并不是真的大败而逃。此时回军,真的稳吗?
士兵们也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他们只能望着阵列最前方,紫骝色战马上似乎坚如磐石的那个高大身影,握紧手中刀剑,高举旌旗。闻将军还在阵前,只要他们的闻将军还在,想必突厥人就不敢进犯。
闻岱高踞在飒露紫上,后背板直如一柄钢刀,无数沉默的目光都汇在他脸上,但闻岱的脸还是泛不起一丝波澜,甚至看不出神色。唯一能确定的就是,闻将军还是在那里,在阵前,并且一丝也没有动摇。见到此景,不少摇动的心脏落回了肚子里。
皇帝果然带着闻府的人亲自到街上迎接。
这条朱雀大街是长安大门到宫中的必经之路,也是长安城中轴线上最大的一条长街。往日的里那些小贩都收了摊,也无其他行人。闻岱远远一望,见到皇帝的大纛,便滚鞍下马,牵着马疆一直走到皇帝面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穿成侯府继室后我和离了》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